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四川人大: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 四川代表团代表热议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3-15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支点的新质生产力,无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那么,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代表在审议时和所提交的书面建议中,纷纷为此建言支招。

  

  

  

  向“新”而行,要有“坐冷板凳”心态

  说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代表团中有不少是科技届大咖,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建议,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的重大专项、产业集群和示范工程,加强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统筹,同心协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项项科研成果、科技创新的背后,无不是科技工作者默默研究、潜心钻研的结果。一项统计表明,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仓理为此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坐冷板凳”的心态进行技术创新。

  “原始创新更需要‘坐冷板凳’的心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非常赞同“坐冷板凳”的观点,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根技术是指可以衍生、支撑整个技术领域根系发育的根本性、基础性技术,是支撑重大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他认为,根技术是“科技树”养分的源泉,直接决定了不同技术簇及产业集群的发展高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迫切需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技术。通过培育紧密关联的根技术体系,形成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链,催化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企业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对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自己的见解。

  “新质生产力不是指生产,而是整个产业链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以匹配国家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各行各业都迫在眉睫。在医药领域,比如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优先培育优良品种;又如无土栽培,促进科学化种植;再如科研突破,通过合成生物学,发现提取化合物,这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科技突破的系统,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科技加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谈及新质生产力话题,“转型”成为代表们热议的一个关键词,传统产业加快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田开发首席专家文绍牧对此感触颇深。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非常具有潜力的地区,天然气资源量居全国之首。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进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文绍牧认为,一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二要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能气田。三要作好应急储备,加快建设百亿储气中心。四要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统筹实现绿色低碳。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也能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市长彭映梅介绍,雅安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重,近几年一直在探索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展现出初步成效。三线建设时期创建的兵装集团旗下的四川建安工业公司,军转民后专注于单项产品、技术创新,从普通汽车零件“生产工”做到了单项产品“质量王”,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微型汽车后驱动桥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轻纺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全力支持在雅安发展的纺织企业,通过全链条全场景数字化赋能打造5G智慧工厂,其中圣善纺织最具代表性,用工比全国平均水平节约52.3%,能耗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90%。

  这些都是科技力量加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彭映梅表示,“雅安将持续抓牢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智改数转’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人”而动,抓住发展支撑点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

  怎么探索人才的培育与成长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田学军建议,加强对科技力量、产业资源、创新要素的系统布局,推动重大科技任务成为人才成长孵化器;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发展。

  人才在培育与成长过程中,一些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往往留不住人。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高能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彦玉建议,设置西部人才基金,留住西部人才,发挥人才这一科技创新核心主体优势,推动西部地区整体高质量发展。

  罗先刚代表呼吁支持四川在重点领域进行紧缺人才自主培养机制体制创新。

  “打造人才队伍,一在吸纳,二在培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提出,对于前沿科技领域,除了引进“能战”的人才,还需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这就需要高校量身打造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他建议在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国家对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专业优化以及培养关键环节上进行更大力度支持,让高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培养出更多社会真正需要、综合素质能力更高的优质人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种驾驶(叉车)工人马贵帮建议部分高职院校试办本科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他认为,解决制造业高级技工短缺问题,就需要提高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孙信志)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4/03-14/1933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