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问政“双减”实效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15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文/陶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情,遵循规律,改革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基础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开创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21年7月,中办国办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鲜明提出“双减”方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加强“双减”工作监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把“人民”二字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围绕“一个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

  “双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我国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对教育生态的重大调整,更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

  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158人次代表提出10件有关“双减”工作的议案,包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大力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转型,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改革,系统重构基础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建议,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双减”工作的关切。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民”属性开展监督工作。

  坚持人民至上,做好一个“谋”字。紧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呼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双减”工作的关切,将代表提出的“双减”方面议案,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在2022年市人大代表“双减”建议重点督办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双减”工作监督。

  坚持民生导向,做深一个“抓”字。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集体视察、建议督办、专项调研等多种方式,把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作为加快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真正让基础教育事业在人大监督发力下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突出“三重向度”

  ——坚持系统观念,围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想解决的问题系统谋划监督工作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改革,贯彻了新时代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思想理念,承载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等相关主体对深化“减负提质”、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价值诉求,不可避免地存在教育系统内部、外部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及要素之间的价值、利益、功能等矛盾冲突。尽管目前“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但在做好巩固深化“双减”工作的下半篇文章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双减”工作监督紧紧围绕市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双减”决策部署,更好助力首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责任重大。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双减”工作要久久为功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双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聚焦主要问题及问题的主要方面,由表及里、由标至本,对“双减”工作监督进行了系统谋划,从“三重向度”上研究确定了监督工作重点。

  紧盯让“教育内卷”按下“暂停键”。聚焦“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主要目标任务,重点监督全面抓好校内减负增效、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等方面的情况。

  着眼为“教育减负”提供“驱动力”。聚焦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全面发展不强劲、普职发展不协调等,导致人民群众教育焦虑居高不下的困难问题,重点监督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情况。

  围绕给“教育提质”重构“好生态”。聚焦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制约人民群众更好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红利的深层因素,重点监督加强社会系统治理等方面的情况。支持和监督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双减”工作。

  强化“五种结合”

  ——坚持开门监督,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双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教育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的“双减”政策实际执行得如何?政府的“双减”工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人民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双减”开门监督、广纳民意,作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以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为全方位汇聚民意,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丽娟、于军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和议案领衔代表等25人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从6月以来,深入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深入教学培训一线,通过立体式、交互式调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以强化“五种结合”的调研全过程,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实地调研、专题视察等与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召开监督工作启动会,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先后到西城、海淀、朝阳、平谷等区进行了7次实地调研、召开8场专题座谈会,在中小学校认真倾听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心声;在高招现场专题视察中高考考试招生工作,共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计。同时,开展对校长、教师、家长和人大代表的互联网问卷调查,针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人民来信来访有关“双减”诉求进行分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在更大范围内掌握一手情况。

  市区结合。坚持“统一目标任务、分层调查研究、三级代表参与、市区联合推进”,与部分区人大开展联动,打好“双减”监督的“体系战”“合成仗”,充分发挥首都人大监督的整体能效。

  对校外培训机构明察与暗访结合。既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与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深入沟通,又组织代表以家长身份随机咨询了解培训机构运营情况,向机构周边居民、学生家长问询掌握相关办训情况,明听其言、暗察其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精准画像”。

  监督与立法结合。将“双减”监督与本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修法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通过修法来解决校外培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全面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统分结合。在专题调研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坚持小型多组,充分发挥调研组成员、专委会委员、教育代表小组代表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细分校内教学、校外培训、教师队伍等三个调研小组,通过“点、线、面”结合,多维度、多角度地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真实情况调查清楚,把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找准、摸透。

  下一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双减”工作监督的评价标准,紧盯“听”“审”“问”等环节,推动形成“双减”监督工作闭环,力求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监督实效。一方面,坚持聚焦重点提好审议意见,突出“该办、能办、创办”,督促政府坚决落实“该办的事”、切实做好“能办的事”、持续优化“创办的事”。另一方面,坚持破解难点组织好专题询问,彰显人大监督刚性,直面问题不足、敢于动真碰硬,在“一问一答”中,切实问出民生关切、答出民生承诺。

  


原文链接:http://www.bjrd.gov.cn/fwhd/bjrdzz/2023n/d11q/jdjxs11/202312/t20231211_34955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