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5月29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精神专题座谈会在河南大学举行。线上线下参会的省内外文物考古专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大家纷纷表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历史学者与考古人要积极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进行讲解。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他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古老文明起源、形成的综合性研究项目。”
自2001年预研究开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开展了二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包括对文明的理解和文明标准的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阶段性,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与启示等。文明起源一般认为有冶金、文字、城市三要素,但是广大学者在研究中认识到,这个标准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文明形式。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根据中国的考古学材料,考古学者摸索出了文明标准的“中国方案”,概括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逐渐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
在谈到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时,王巍提到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8000年前起步、6000年前加速、5000年前古国文明、4000多年前中原崛起、3000多年前文明巩固。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中华文明由王国文明转变为帝国文明。
王巍说,中华文明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其中主要有“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历史悠久,延绵不断”“多元起源,互动交流”“互动辐射,百川归海”“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祖宗崇拜,宗法制度”“尊卑有序,礼乐制度”等。这些特质可以通过考古学材料辨识出来。
座谈会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方燕明以及河南大学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河南考古的新机遇、新使命、新责任,文明探源研究多学科联合攻关、夏文化探索、文明探源研究今后的工作等进行了精彩发言。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5-31/1426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中卫市:多举措强化财...
2024-11-27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开展...
2024-11-27金凤区: 调研国有自...
2024-11-27石嘴山市:调研贺兰山...
2024-11-27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
2024-11-27青铜峡市:视察“两县...
2024-11-27强化人大监督质效 助...
2024-11-27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
2024-11-27兴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
2024-11-27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