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今豫言 | 让“打卡”博物馆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2-05-2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河南日报评论员 薛世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天一大早,河南博物院门前,预约参观的游客有序进馆,院内社会教育、华夏古乐、文化创意等多个板块的活动正在开展。抖音上,故宫博物院“抖来云逛馆”计划也在进行,故宫藏品文物的视频化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粉丝。

  拿起一把精巧的“洛阳铲”,小心地铲开土堆,仔细地扫去浮尘,青铜器、古币、铜鼎、银牌……一件“宝物”被慢慢“发掘”出来,现出原貌,这便是眼下火爆的“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脱销了一次又一次;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圈粉”无数;“双槐树遗址”揭开面纱,“十大考古新发现”举世瞩目;“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只此青绿》惊艳刷屏,文博IP层出不穷……近年来“文物热”“考古热”“博物馆热”蔚为风潮,从考古文物到文创产品,从舞蹈诗剧到综艺节目,文博“破圈”,自带流量,于是“曲高”不再“和寡”、冷门正在变热,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豆瓣上有人问,“你们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网友们的高赞回答不一而足:“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感觉”“是我最接近历史的方式”“时间太久,距离太远,我太渺小,又想用尽全力去感知和热爱”……恰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我们最大的底气还是源自文化自信。文物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的‘顶流’,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也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如果你在开封汴桥遗址考古现场看过历代城址一层一层地堆在你面前,1000年前、500年前、300年前的车辙印就在眼前,到殷墟看看那些与今天的书写很相似的甲骨文字,到双槐树遗址看看那个9只陶罐摆成的“北斗九星”遗迹,到三门峡庙底沟、渑池仰韶村看看那些彩陶的纹路……那么,你很可能会自此爱上文物、爱上博物馆,那是历史文化无以复加的深层魅力。

  在博物馆中,在文物身上,你能触摸中国传统的文脉、感知历史沉淀的底蕴、体察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多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公众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提高,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日益升腾,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打卡”博物馆,对“国潮”“上头”。

  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精神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的勃兴是题中之义。既有内在美感,又有厚重味道,还有愉悦内涵,再加上5G、AR、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文物“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潮”了起来,历史文化的面目越来越鲜活而时尚,逛博物馆、看文物、玩考古这样的知识消费、文化消费红火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虽受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文物,像一个个“时光宝盒”。凝视它们,一眼望穿千年,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间烟火气。让“打卡”博物馆成为习惯,我们才能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5-19/1421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