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勤于履职

发布时间:2022-01-1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特色和创新作为推动基层人大工作的总引擎,以“在全区发展大局中有作为、在全省人大系统中有地位”的“两有”目标作为引领基层人大工作的总方向,以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四个机关”作为人大工作的总基调,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履职,书写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美篇章。

  

  守正创新,打造富有特色的基层人大改革“实验田”

  知常明变者成,守正出新者进。2017年,通州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之初,就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提出了“3+X”行动计划,其中的“X”就是各机关委室、各镇街人大每年要确定一至两项特色工作,参与基层人大工作改革与实践。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工作创新评选办法”,采用年初申报、动态调整、年中推进、年底交流的方式,为基层人大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板。

  见贤思齐,聚景成园。通过五年的培育引导,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镇街一特色、一委室一品牌”的创新格局,创造了通州人大工作诸多“第一次”,一批成功实践和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全市唱响。监察司法工作中探索形成“人大任命、法院使用、司法遴选(管理)”的人民陪审员选用通州模式,被《人民陪审员法》采纳,获中国管理科学院“年度管理创新奖”。在全省率先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选)制区镇(街道)全覆盖的通州经验被省人大《参考》杂志刊登并在全省推广。监督司法工作“1+7”模式得到省人大常委会负责人的高度肯定。同时,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成立代表服务中心和人大代表接待日、率先成立监察和司法监督工作室、率先全面推行镇人代会和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听取环保专项工作报告、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两项制度等;在全市率先设立不驻会委员工作室和开展人大常委会机关开放日活动;还有人大信息化建设的“通州经验”,代表建议办理“1+ 3+2”的“通州路径”,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的“通州品牌”。这些创新做法是通州区人大常委会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镇街人大和机关委室一线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营造创新环境,鼓励探索实践,形成的一批通州人大创新亮点和特色工作。

  

  勤于履职,打造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人大工作“双平台”

  一届打造一中心,五年构建五系统。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自 2017年以来,按照“数字赋能、功能聚合、高效协同”的思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动智慧人大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巨大作用,实现“在全区发展大局中有作为”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主题。历经五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通州区数字人大中心顺利建成,涵盖了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系统、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生态环境监督系统、监察司法监督系统、规范文件审查系统等五大应用场景,让通州人大监督工作搭上信息化快车。

  通州区数字人大中心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人大监督工作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一是监督工作更精准。充分利用“一府一委两院”数据资源,通过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监督方式,实现了监督在线化、数据可视化、分析智能化。二是代表工作更加便捷。服务和规范代表履职,随时掌握各类活动和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同时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密切代表和群众及常委会的关系,充分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三是内外联系更加畅通。数字化建设破除了横向部门各自为政、纵向衔接不畅的弊端,建立了内外联系、上下呼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通州区人大常委会为代表搭建履职平台,一批经验做法和成功实践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列。从 2017年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就按照“全覆盖、重规范、求实效”原则,推动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规范建设。2019年,南通市人大在通州组织召开现场会,介绍通州经验做法。2020年,通州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镇街人大开展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星级创建活动,实现实体平台建设的“提档升级”。

  街道选民代表会议是通州区人大常委会为破解街道人大民主渠道“缺失”、民意反映“断层”、人大监督“缺位”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人大机构参与基层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2018年,通州区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兴东街道试点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上,2019年实现所属的金沙、金新、先锋、兴东四个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全覆盖,267名选民代表全部取得聘书。2020年四个街道人大工委均配齐了工委委员。经过四年多的实践,通州区人大常委会逐步探索出一套在代表推选、议事程序、运行机制等方面较为规范的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民意基础。

  为代表履职搭建全面高效的工作平台是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做好监督工作,实现“在全区发展大局中有作为、在全省人大系统中有地位”这一“两有”目标的基础和基石。

  

  紧跟时代,打造勇担职责使命的基层人大工作“四机关”

  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坚决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坚持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始终与区委保持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是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人大政治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来,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谋划人大工作上,紧扣区委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开展工作,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文明城市迎查等中心工作,依法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还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中的大事要事,审慎作出决议决定,确保区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

  对法律法规在地方实施情况开展检查监督,是人大监督的常态工作之一。紧扣法律依法开展检查,充分发挥法律威力,是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通州区人大常委会本届以来积极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 2018年至今,在做好残疾人保护法、行政诉讼法等常规执法检查的同时,连续四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四部法律的执法检查,实现了环保法律监督的“闭环”,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通州落地、生根、见效。

  通州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常委会党组集体学习等形式,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领航定向、凝心聚力、统揽和指引人大工作。2017年履职第一年就从建章立制着手,当年即构建起人大议事规则的“四梁八柱”。同年,修订并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 30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障常委会及机关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同时也为常委会依法履职行权提供了依据。在全市率先建立“不驻会委员工作室”,搭建不驻会委员知情知政、学习交流、建言献策的履职新舞台。创建“汇民声·惠民生”党建品牌,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成果。编纂出版了首部通州人大志,全面记述通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轨迹。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基本的、主要的方式。五年来,通州区人大代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履职担当,积极参与管理地方各项事务。区人大常委会采用集中交办、督查通报、满意度测评、绩效评估等方式,推动代表建议由“答复型”向“解决型”转变。从 2018年起,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实行“1+ 3+2”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建议办理动态;对办理效率不高、进展不快的建议召开督办会,促进办理快落实;采用“面对面+背对背”双测评方式,拒绝代表“被满意”。探索引入重点建议办理绩效评估机制,推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有效保障了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和积极性。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tszs/507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