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会宁:以人大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发布时间:2024-09-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近年来,白银市会宁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以人大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精选监督议题,确保监督重心聚焦乡村振兴

  会宁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治属性,主动融入大局,把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摆在首位,坚决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2023年以来,会宁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助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找准监督切口和发力点,先后选取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情况、强农工业培育情况以及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等监督议题11项,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监督支持县人民政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作为、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会宁落地实施。

  创新监督举措,确保监督实效服务乡村振兴

  会宁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切口,创新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以人大富有成效的履职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结合省市人大部署开展的“双千行动”,以“专项视察+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向县委提交专题建议,向政府转交督办意见。以“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的方式,对南十红军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项目融资难、资源整合难、土地调规难、政策配套难等“卡脖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5条,转交县人民政府办理,听取县政府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和13个职能部门的补充汇报,同步进行满意度测评,有力推动南十红军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以实际行动体现人大“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的工作理念。

  大兴调查研究,确保监督建言对接乡村振兴

  会宁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聚焦“五大振兴”,先后围绕事关会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区一带一岭一地”(郭河新区、黄河上游祖厉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带、黄河上游华家岭生态系统优势资源调查、撂荒地整治)进行深度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5篇,得到了县委高度重视,并批转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中。

  会宁县人大常委会《黄河上游华家岭湿地——西兰大道挽起的一道天然翡翠珍珠》调研报告,直接促成了黄河上游华家岭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在会宁落地实施。报告围绕推进乡村旅游、湿地生态修复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及推动区域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提出的15条建议,在县委县政府制定规划时,被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院和清华同衡设计院大篇幅采用,使人大提出的各项意见建议上升到了县委决策,由县委决策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

  发挥代表作用,确保监督主体聚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会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以“活动在一线开展、建议在一线收集、监督在一线实施、风采在一线展现”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引导全县1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最前沿,累计兴办实事300余件,协调落实各类项目50多个。鼓励支持市十届人大代表、县十八届人大代表王华创办的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迎“旱”而种,因“汗”而丰,种出了千亩荞麦芬芳,收获了万石有机纯粮,为全县粮食安全、撂荒地整治做出了榜样。

  会宁县人大常委会还研究提出了“在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布局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思路,进一步延伸代表活动触角,目前已在“进士故里·苏家堡”“谷仓·田家坪”“大沟深处杏花村·厍曲”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各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1处,有效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了全社会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8/t20240830_4389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