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内参 > 正文

创新驱动再提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07-30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人大网

  

  7月27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2016年修订通过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自施行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通过这份详实的执法检查报告,来看看四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吧。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四川省正逐步成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不断加快,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创新高地总体布局,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建成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行,全省重点实验室达到140家;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电磁驱动聚变等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产业创新平台落户四川。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十三五”以来共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9个,突破关键技术1030余项,研制出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华龙一号等重大工业产品21个,育成天府黑猪等农畜新品种269个。此外,四川省还加强了与重庆等地的区域协同创新;并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拓宽国际合作渠道。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增强

  

  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也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1.69万家,较2016年增长了4.4倍。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通过财政引导风险补偿机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投入后补助、设立创新券等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2022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超过了6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2.37%)比2016年翻了一番。

  

  科技成果转化步入快车道

  

  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确权、后转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着力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梗阻,被誉为科技界“小岗村”改革,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自2016年启动改革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确权2407项,带动社会投资近220亿元。

  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强化转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建成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18个省级示范区,建成全国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布局建设生物制造、智能硬件、无人机等重点领域首批15个行业中试研发平台,组建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集团公司。开展“聚源兴川”行动,推动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大飞机新型起落架系统等49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转化。

  

  人大监督推动创新驱动再提速

  

  报告针对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政府要进一步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权重,确保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等方式,支持企业主动参与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加快中试平台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出台中试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中试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优化人才引育链,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等。


原文链接:http://www.scspc.gov.cn/hyzt/cwhhy/1414/202407/t20240729_469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