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舆情 > 正文

甘肃高台人大:“代表说事”里的“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发布时间:2024-07-3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广泛汇集民意民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好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张掖市高台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说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探索。2023年,高台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创新案例。如今,在高台县,人大代表“进家说事”已成为常态,代表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反映民生、代表收集民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最基层落地落实。

  

  高台县拓宽“代表说事”平台,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一题”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重规范强平台

  让代表“说事”有场所

  根据市、县、镇各级人大代表分布情况,高台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一镇一家、多村一站、就近方便的原则,建成镇级人大代表之家9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21个,让代表闭会期间“说事”有场所。

  在高台县城关镇,镇人大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打造“代表说事”品牌,“代表说事”已成为人大代表履职新名词。

  走进城关镇东苑社区代表联络站,窗明几净,茶香萦绕,桌上“代表说事”的标识牌格外醒目。每周五,是该镇人大代表“说事”日,辖区9名人大代表轮流“坐班”,早早等候上门“说事”的群众,代表和群众围坐在小小的茶几旁,喝茶、说事,氛围融洽。

  城关镇北河学府小区过去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差,“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县人大代表盛丽娟通过“代表说事”平台,提出将该片区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及加快建设进度的建议,全力为平房区群众发声。如今,56户平房区群众摆脱“老破危”,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同样,城关镇人大代表张淑玲提出的关于修复和硬化祥和路路段的建议也为居民解决了出行难题。这样的场景,是高台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代表说事”取得的成果缩影之一,“有事找代表”已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最有效渠道。

  在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活动的基础上,高台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议事会”的形式,坚持有事说事、随时说事,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家”入“站”面对面“说事”,为代表宣传法律政策、了解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征集立法建议搭建了平台。通过收集民意、确定议题、共同议事、跟踪落实四项程序,就群众关注的热点诉求进行磋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督办落实,督促解决了物业管理、噪声污染、邻里矛盾、田间纠纷等方面的民生“微问题”,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进“家”入“站”接待群众、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检查指导家站活动开展,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发挥了代表家站“小空间”的“大作用”。换届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进“家”入“站”“说事”的方式,共接待选民群众1565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6件,实现了代表和群众全过程参与“说事”。

  探索启示一:搭建“哪里说”的平台是保障。代表有履职平台,“说事”才有地方。人大代表家站架起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和传递社情民意的桥梁,搭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平台。只有进一步加强代表家站建设,完善制度机制,保障规范运行,让代表进“家”入“站”参加活动成为常态,让群众通过代表家站反映问题成为习惯,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形成“有事找代表”的思想共识。

  

  城关镇人大积极打造“代表说事”品牌,各社区“代表说事日”已成为代表为居民说事、评事、办事的固定日。

  重培训强素质

  让代表“说事”有本领

  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每年制定详细培训计划,精选培训内容,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坚持常委会会前学法和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前学习制度,组织代表围绕监督审议的内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代表学会依法“说事”;筛选推荐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参加检察机关开放日和监察委员会特约监督等活动,让代表在参与监督和履职实践中提升现场“说事”能力;坚持为代表订阅相关报纸杂志、寄送文件资料、利用高台人大信息平台推送工作动态,组织代表赴外考察学习,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同时,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印制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手册和履职情况登记表,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详细记录代表参加会议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开展述职评议等方面情况,并将其作为代表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代表在“说什么”“怎么说”上去思索、去谋划、去实践,让代表“说事”有水平。

  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丽燕说:“我们通过一系列履职培训,就是要不断提升代表建言献策水平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代表有能力‘说事’、有水平‘说事’、更愿意‘说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2024年6月4日,高台县各个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座无虚席,全县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如期举办。培训班通过远程数字化视频系统,采取线上培训方式举行。培训内容既有人大制度理论和代表履职知识的专业解读,又有接地气、贴需求的政策和县情分析。代表们就近进“家”入“站”集体充电,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培训班上,高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红光亲自授课,围绕全县水资源管理使用情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数家珍地讲解全县水资源使用管理现状,讲解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和节约用水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代表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反响很好,表示要发挥作用,自觉做节水惜水护水的践行者。

  这样便捷高效的培训使代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代表“说事”既锻炼了代表“口才”,也提升了代表履职“硬实力”。5月15日,在高台县巷道镇,镇人大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了一次代表“说事”和履职经验交流会。作为联系指导该镇人大工作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杨红光参加了这次活动。在听取基层人大代表的交流发言后,杨红光和代表们一起,就如何提升代表“说事”能力进行了深入讨论。

  “通过‘代表说事’平台,积极发言的代表多了,合理化的建议也越来越多。比如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建议,都通过‘代表说事’这个平台载体得以推动落实。”巷道镇人大主席许世杰说。

  代表“说事”,大到政策落实、经济发展,小到卫生整治、邻里纠纷。通过“说事”,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说近了”群众距离。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家站积极“说事”,建立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诉求常办”的工作格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高台县罗城镇人大把代表编入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引导人大代表积极融入网格中履职。城关镇人大依托“请您反映”平台,让群众反映诉求更便捷。巷道镇人大在各选区张贴人大民情民意二维码,“码上找代表”有效提升选民“说事”便捷度,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说出了”社会和谐。各级人大代表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矛盾纠纷认真“说事”,让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高台县南华镇人大把“民情快递”和代表“说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民情快速反映、民意实时表达、民求及时回应、民需及时办理。宣化镇人大把“情理法诉”调解机制融入代表“说事”之中,信访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医院西路社区开展“周五说事日”活动,辖区内人大代表定期接待来访选民,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垃圾清运、供暖等方面问题诉求22件,化解疑难纠纷17件,切实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合黎镇人大创新“代表说事”,开展“榆树下话桑麻”“流动小板凳”等议事活动,引导群众主动说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一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得以协调解决,部分民生项目也纷纷落地,让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高兴事、舒心事、幸福事。

  高台县骆驼城镇在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四级七天工作法”,着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工作时限,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该镇人大将“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法融入代表“说事”之中,形成了代表“说事”化解矛盾纠纷、群众信赖代表的良好局面。镇辖区农事生产、家庭邻里、土地流转、村务管理等矛盾纠纷多发高发,当地通过网格员初调、村调委会劝调、司法所商调、镇综治中心联调,四级七天内协商处理纠纷,全镇连续8年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2023年,骆驼城镇新建村9户农户与一家企业签订了南瓜制种合同,下半年收完种子,交售给企业后,双方却因检测合格率产生矛盾。骆驼城镇综治中心启动联动化解机制,纠纷很快得到了解决。在此次矛盾纠纷调解处理过程中,骆驼城镇综治中心主任、镇人大代表程航作为网格员最先出面排查,协调民企双方共同议事。一个工作日内调处未成功后,继续实施逐级报告机制,由村级、镇司法所和镇综治中心三级分别在两个工作日内调处化解。最终,民企双方对调处结果都很满意。

  这一事例的背后,既有代表的履职担当,也说明“代表说事”是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有效载体。该镇不断健全排查报告机制、联动调解机制、包案调处机制和督考奖惩机制,创新融合“民情快递单”“情理法诉”等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近3年,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保持在99%以上,高台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说清了”发展路径。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等中心工作谋划“说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县委书记、县长在“每月一题”座谈会上面对面与代表和群众“说事”,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主动与群众“说事”,总结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形成的报告和建议被县委采纳,在全县形成和推广了以东联村为代表的集体资产折股等6个改革模式。在全省人大“双千行动”中,各级代表深入项目一线现场点评“说事”,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建议、督进度、促落实,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质效。换届以来,县镇人大通过“代表说事”收集意见建议229件,转交县“一府一委两院”和各镇政府办理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答卷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探索启示二:把准“怎么说”的方式是关键。把群众的声音及时反映上来,将群众的“金点子”变成代表“好建议”,是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求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优化服务保障,引导代表找准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提升建言献策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代表真诚融入群众、真情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真正为民发声、为民代言、为民履职。

  重联系强保障

  让代表“说事”有分量

  代表说事,重在“说”成事。高台县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不断丰富联系的内容和形式,积极为代表“说事”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探索代表“十个一”履职实践模式(每年组织代表参加一次学习培训和一次集中视察、提出一条意见建议、选择一项监督议题、宣传一次法律政策、帮办一件实事、联系一户低收入家庭,届内组织代表列席一次常委会会议、参加一次专题调研和一次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在履职中“说事”;每半年,赴各镇向代表通报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一府两院”工作,广泛征求代表建议,主动听代表“说事”;深化“两联系”制度,推行“一府一委两院”常态化联系基层人大代表机制,全县28个部门单位联系103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定期上门找代表“说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联系、集中视察、网络征集等“说事”方式征求到意见建议114件。

  在此基础上,高台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代表“说事”制度,健全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收集、研判、处理、反馈、激励”五项工作机制,推动社情民意收集处理常态化。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群众关注关切的问题,列入人代会代表建议进行督办,紧盯“提、审、交、督”四个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建议办理答复逐级审核签字制度(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初审、县政府办对应副主任二审、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再审、县政府分管领导终审),切实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实效,保证代表“说事”说了不白说。各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说事”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普遍建立了党委书记阅办、人大主席交办、政府镇长批办、分管领导承办、人大代表督办的全链条办理机制,确保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每年终,县委对各镇各部门支持人大工作、办理代表建议等情况量化打分,纳入全县督考一体化体系,使代表说事有人听、说了就能办。

  探索启示三:达到“说成事”的目的是根本。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就是回应民生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举措,使代表建议落地有声是“代表说事”的最终目标。只有从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督办等各环节发力,高度重视建议真办实办,以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成效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红光表示,将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途径,完善“代表说事”新载体,拓展“代表说事”新内涵,坚持把“代表说事”作为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广开言路、问需于民,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转化为代表意见建议,常态化面对面了解群众心声,具体化实打实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落地。通过“代表说事”,切实督促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把代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最为关切的方方面面,让代表的履职实践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切实感觉到“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台人大新实践。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4/07-26/1986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