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休宁县人大:发挥代表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1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休宁县人大代表涵盖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代表,其中,全国和省人大代表都是乡村振兴村级领头人,市县乡人大代表中农村代表占80%。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引领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引导代表发展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助力。一是助力发展壮大茶产业。休宁县有20万亩茶园、20万茶农,茶产业是支柱性产业之一。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帮助争取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引导茶产区的人大代表与所在村联合,流转茶园,创办6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壮大乡村产业。同时,为加工企业牵线搭桥,与人大代表为法人的松萝、新安源、友辰、碧云等4家省级龙头茶产业企业合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产业链,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集体经济,而且壮大了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后劲。二是助力发展电商产业。利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广泛等优势,鼓励和引导人大代表发展电商产业,为农村土特产销售提供平台。目前,有50多名人大代表创办了电商平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特别是市人大代表程彩玲创办的“彩玲山珍”电商平台,每年义务为村民代销农特产品200余万元,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助力发展特色产业。由省人大代表汪玉顺带动,试点开展“代表助力信用村”建设行动,通过金融部门授信,获得发展资金,创办家庭农场,发挥特色产业。在省人大代表的引领下,有3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授信和资金,实现菊花种植、山泉流水养鱼等产业上规模上台阶,创建了2处农旅融合基地,让“菊田”变“景点”、“草鱼”变“金鱼”,全县形成了“五城茶干”“流口苞芦松”“蓝田毛豆腐”“榆村粉丝”等乡土特色品牌和“一村一品”示范村。

  引导代表参与乡村治理,为和美乡村出力。一是“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带头提建议。组织开展以“聚民意、惠民生”为主题的“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代表走基层、进机关、进企业、进村民,收集群众关于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去年以来收集建议8193件,办结6786件,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带头推行“一献四捐”。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带头推行“献计策,捐钱、捐地、捐工、捐物”等“一献四捐”活动,有效协调好村民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使乡村建设既和谐又美丽,并在全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三是在村民自治中带头推行“一约四会”。引导人大代表采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家庭和睦重孝顺,红白喜事不铺张”等移风易俗中的重点内容,对铺张浪费、虚荣攀比、不孝父母、赌博吸毒等一些不良风气提出意见建议,把村规民约的“自治”精神融合到乡村治理中,让村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发挥切实作用。通过人大代表带头推行“一约四会”,全县大部分村的红白喜事由村理事会操办,避免了大操大办,“黄赌毒”现象基本杜绝,促进了乡村文明。四是在平安建设中带头推行“特色服务”。引导人大代表发挥特长,开展“特色服务”,为乡村平安发展创造条件。县人大代表彭清清领衔创办了“石榴籽家园”,维护在休宁的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为她们的家庭发展、个人创业提供平台。市人大代表张志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安全存在隐患的情况,在所在村承办了“行益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的关爱服务。

  引导代表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宜居添彩。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前。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带头,守护新安源头”活动,鼓励农村代表从我做起,率先进行整治,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为村民做示范。同时,积极参加自愿服务活动,围绕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开展“五微”(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行动,帮助整治提升,进行日常保洁,维护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江河流域水清岸绿,确保“一江清水出新安”。二是“生态美超市”服务想在前。“生态美超市”是休宁县为保护新安江源头生态采取的一个务实举措,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动人大代表参与服务,宣传和引导村民垃圾不落地,有65个村人大代表主动参与“生态美超市”服务,采取轮值方式,到“超市”帮助村民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使“超市”不打烊,为实现垃圾整治“变末端清理为源头减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变利益驱动为自觉行为”目标,打造优美环境,做实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水平贡献代表力量。三是生态价值转化干在前。全国人大代表李发权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振兴强村公司,整合村级集体自有经营性资产及自有资金,利用新安江源头第一村的生态条件开发香榧种植、泉水鱼养殖、茶叶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乡村资源向资金、资产、资本转化,把农户的茶叶鲜叶由几元每斤提升到150元左右每斤,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品质有效转化。目前全县成立强村公司130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848万元,为山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7/t20240710_4381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