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烟台人大:用好调研传家宝 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通过合作社实施粮食生产托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种粮更能节本增效;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借助企业管理、加工、技术等优势,统一农资供应、生产标准、技术指导、品牌销售,带动了合作社做大做强;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强化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让社员有了稳定收入……这是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中得出的结论。

  近年来,烟台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合作社总数超过1.8万家,入社成员62万人,注册资金495.5亿元,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5家、省级示范社171家。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遍布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数量规模居全省前列,正成为“仙境海岸·品重烟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队伍。

  高效种粮保丰收

  时下,烟台迎来夏粮丰收的关键时刻。在莱州市维松农机合作社托管的万亩农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多台大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打捆机、运粮车来回奔波。望着壮美“丰”景,正在指挥小麦收割作业的杨维松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种粮全靠农机农技,机器耕作,科学管理,农民省心省力,丰收基础也越夯越实。”

  杨维松从一名种粮能手成长为全国农机示范社理事长,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很早就萌生了依靠现代机械种地的想法。在他的合作社里,各种现代化高端农机具应有尽有,覆盖耕、种、收和运输、烘干全环节。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与托管,推广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6万多亩农田,年产优质粮食138吨,农机作业收入800多万元,取得了农机经营收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擦亮品牌闯市场

  苹果产业是烟台农业的金字招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不能守住领先优势,怎样让好苹果变成致富果?带着这份思考,参加调研的人大代表走进栖霞市翠屏街道的君恬果蔬专业合作社,向果农了解苹果的田间管理、仓储保鲜、价格销路等情况。

  “办了合作社之后,对原先的老龄果园进行改造,种植与收购、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更紧了”“苹果保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收入越来越好”“注册‘君恬果园’商标,主打高端市场,好果品不愁卖”……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细数入社后的实惠。

  “君恬果园”这个品牌就像一个火种,点燃了当地农户致富的希望。入社成员每年以倍增速度增长,由最初的几户发展到1000多人。越来越多的果农靠合作社品牌建设争得市场议价权。

  集体增收势头稳

  长岛是全国闻名的天然海洋养殖牧场。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北城村提出“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思路,牵头成立了渔业合作社。2012年9月创办以来,坚持规范运作,实施民主管理,成为周边渔民信赖的“管家”。

  合作社以海域资源整合为基础,发展扇贝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业态,现日最大加工能力达350万斤。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通过收益分配等渠道,为村集体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凭借这些收入,北城村没有“无钱办事”之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公共服务供给,让渔村居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调研中,代表们沉下身心、深入一线,梳理出合作社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与成员利益联结不紧密和扶持政策精准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析症结、议对策。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秀香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与政府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不断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好赋能烟台农业强市建设。(山东省烟台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徐维东)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6/t20240613_4374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