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高质量发展看基层·走进平坝 |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书写履职答卷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在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委会院子内,有一棵古银杏树,至今有600余年的历史。古树高30多米,茎围超过7米。繁茂的枝叶伸向四周,见证着大屯村的变迁。农闲时节,村民们喜欢三三两两坐在树下乘凉,笑谈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刚嫁到大屯村的时候,河沟里的水又脏又臭,垃圾随意乱扔,污水随意排放,一到夏天蚊虫也特别多。现在的大屯村,垃圾分类回收,污水规范处理,环境美了,白天在村里的公司上班,下班后可以在公园散步。”谈起家乡变化,村民李霞说。

  大屯村的变化,是安顺市平坝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自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活动以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人民寄予的厚望,争做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努力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古银杏树下唱响幸福新歌

  漫步在大屯村,一幢幢二层小楼并排而立,道路干净整洁,一条清澈河流绕村而过……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屯村通过不断发展农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让全村焕然一新。

  

  “一个村庄有没有生命力和活力,关键在于看这个村庄有没有精神支柱作支撑。大屯村村支两委凝聚全村发展共识,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在发展中形成了‘团结奋争、开拓创新、敢闯敢干、相助富裕’的大屯精神。”平坝区人大代表、平坝区大屯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勤龙说。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大屯村村支两委探索“支部统领,乡贤助力,村社搭台,股权联心,合作众惠”的乡村治理模式。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揽村级发展方向;社会治理理事会、产业振兴理事会、生态振兴理事会、三乡理事会、道德评议委员会等助力解决矛盾纠纷,破解发展难题;大屯众惠村社一体合作社,惠及全村共同发展致富。

  为真正实现股权联心,推动产业发展,大屯村用村集体总资产打包成立了“大屯村惠裕鑫资源管理公司”,村集体占股30%;大屯村民占股60%,村民用资金和土地入股;新村民(为大屯村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人士)占股10%,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今天的大屯村,有机蔬菜、玉米、水果、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产业不断取得实效。

  2021年被列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试点;2022年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荣获“第五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村”;2024年1月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村”……乡村美了,群众富了。

  

  新农村大兴市场经济

  

  

  站在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昊禹稻花乡里景区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籽粒粒饱满,等待着收获。打开手机定位,从这里到安顺市平坝区约9公里路程。这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村子,却开办了5家公司、3家合作社。

  “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公司能赚钱,就能带动老百姓也一起赚钱。”让全国人大代表、平元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自豪的是,8家市场主体中,有7家都是私营的。

  回顾平元村的发展历史,肖正强告诉记者,全村有总耕地面积5549亩,其中水田3342亩,旱地2207亩。在2016年以前,村里没有像样一点的、有点规模的产业,村民自己种自己的地,缺少组织力量,小散弱的农业完全没有竞争力。

  “让全村拧成一股绳发展,才能爆发更大力量。”肖正强说,平元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组织创新、思想破茧、循环农业、品牌创建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共富型”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效赋能。

  

  

  

  

  建强“兵支书”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平元村有复员退伍军人65名,通过组建一支退役军人“服务队”,带头四处奔走争取资金项目和实施道路硬化、机耕道建设、人饮工程等等,凝聚了全村上下的“干气”。

  立足资源禀赋,破除产业发展“思想茧”。将农业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以飞虎山遗址为锚点,联合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总规划面积3000亩的“昊禹·稻花乡里”美丽田园项目建设,打造以飞虎山古人类遗址、稻油田园画、七彩梯田、研学体验、夜间灯光秀等“一环九区”乡村振兴乡村集成示范项目。

  如今的平元村,实现“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不仅有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带动农户多种粮、种好粮,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

  

  到联络站里说说心里话

  

  

  “反映群众:艾进立;反映事项:稻香村漏石组进寨路口被高速路施工队倾倒了大量垃圾,严重影响村寨环境和村民生活;处理意见: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据了解,村民反映属实,协调施工单位清理;办理结果反馈:村民艾进立现场查看,对清理情况表示满意。”在代表联络站里,一本记录接待选民的簿子,清楚记录着群众反映的事项、解决方法、办理结果反馈等内容。

  羊昌乡“两代表一委员”(即: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络站的建设,有效将群众意见建议转换为幸福感、获得感。“我们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细化履职阵地建设,有效促进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羊昌乡人大主席梅培海介绍,乡人大高度重视在闭会期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听取群众和代表的呼声、愿望,并对受理的社情民意及时与政府沟通、及时作出回应。

  

  

  目前,羊昌乡“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进站履职的各级人大代表72名。联络站公开驻站排班表,建立驻站代表名册、工作日志、代表活动登记簿、代表接待选民记录簿、代表建议办理登记簿“一册一志三簿”工作台账,健全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以及站内联系服务、分类约见、收集反馈、工作公开、视察调研等7项制度,有效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

  “每周二是我们联络站的接待日,在这一天我们会有轮值的代表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做好记录,一般在下一个接待日就给予反馈回复。如果事情难度大,超出权限,我们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并时时追踪,一有结果了就及时告知群众。”梅培海说。(摄影摄像: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刘瑶 杨猛)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xwzx/rdjj/202405/t20240511_846190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