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烟台人大:在乡村热土书写履职答卷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人大

  

  

  今年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市建设作为履职主线,持续在提升履职效能上出实招、务实功,为烟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聚力赋能。

  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集中3个月时间就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情况开展检查,强化法律权威、压实法定职责,促进“三农”领域尊崇法治、厉行法治。在做好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常规动作外,检查组走村串巷、问计于民,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细找深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及时将有关意见建议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在此基础上,常委会强化跟踪问效,扭住检查发现的问题,实施再检查、再推动,进一步加快监督成果转化运用。

  立足烟台山海河库皆备的实际,常委会还对《烟台市海岸带保护条例》《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进行了立法后评估,重点抓好完善法条内容、改进执法活动等意见的落实。在立法保障下,“蓝色粮仓”建设如火如荼,以往局部污染、过度捕捞带来的近海资源枯竭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乡村振兴驶入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快车道”。

  精准闭环监督护航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机制、强化担当,打造“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的监督闭环,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事前”注重选好监督议题。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关系乡村振兴全局和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把涉农领域代表建议和群众反映意见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通过把好人大监督“头道工序”,积极吸纳百姓声音,确保监督始终服务中心大局、贴近民生实际。

  “事中”注重增强监督刚性。市人大常委会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衡量监督效果的重要标准,勇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随时做好打“硬仗”“拉锯战”的准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群众福祉。围绕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委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连年开展专项工作监督,深挖影响乡村环境的堵点和难点,压实相关部门破题解困、整改提升主体责任。从反馈结果看,全市农村水电路气暖等配套更加完善,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所有建制村实现快件直投进村,污水治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效显著。

  “事后”注重追踪监督效果。市人大常委会把功夫下在跟踪问效、推进工作上,通过跨年度接力抓、多手段结合抓等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烟台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针对严重缺水的市情,常委会紧盯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和现代水网建设、水资源调配等关键点,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推动水利建设管理各项措施更好更快落实。经过各方面努力,老岚水库枢纽工程今年9月正式完工,年底开始下闸蓄水,有力守护烟台发展的水安全“命门”。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抓实“两个强化”,引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带着感情、扑下身子,主动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在全市162处镇街全部建立代表联络站,并设置128个村代表联络点、26个农业产业特色代表联络室,明确“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活动经常化、运行规范化”要求,用高标准统筹代表联络站(点)建管用,搭建起“乡村振兴代表建功”的履职平台。

  强化涉农代表建议办理。在坚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牵头督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口督办等做法的同时,组织提建议代表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点评打分,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涉农代表建议有效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措施,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责编:王晶 徐榕悦

  


原文链接:http://www.sdrd.gov.cn/articles/ch03540/202312/1b6756d9-26d4-4f1a-b520-16ac19b671b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