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要闻 > 正文

以侨为“桥”法治护侨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侨务工作亮点

发布时间:2024-05-11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福建自唐代开始便有先民扬帆出海,时至今日,生活在海外的闽籍侨胞有1580万,是名副其实的侨务大省。“侨”是福建的一张重要名片,“侨”也是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独特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侨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传承弘扬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侨务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以侨为“桥”,用法治力量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成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侨”文章的有力注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展现了人大担当。

  先行先试

  厚植侨务立法“法治沃土”

  2022年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列席大会的人员中有19位“特殊”的成员,引发了媒体的关注。

  他们是来自海外各国的闽籍华侨,这是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首次邀请华侨列席大会,而这也是福建在立法中作出的明确规定。

  福建涉侨立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些法规和规定为全国立法发挥了借鉴作用。截至目前,福建人大先后出台8部涉侨地方性法规,数量为全国之最。

  2016年施行的《福建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作为一部综合性法规,该条例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益等方方面面。其中多项规定具有开创性,如首次明确了华侨在人大选举、列席全省两会等方面的政治权益,可以依法自由结社、可以享受省内户籍子女同等义务教育待遇等,对鼓励闽籍华侨华人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福建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坚持立法先行,力求让立法成为华侨权益保护的坚强后盾,始终是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在侨务立法中秉持的原则。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守住侨胞记忆中的“乡愁”,常委会将制定《福建省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纳入五年立法规划,并指导制定《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进一步填补立法空白,保护管理、传承利用好华侨历史遗存,促进华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深化,海外华侨、归侨侨眷数量增多,其对自身权益的诉求也日趋多元。

  省人大侨台外事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侨情变化,本届省人大常委会还将修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纳入五年立法规划,积极推动完善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涉侨地方性法规。

  增进福祉

  以监督之力暖侨助侨

  去年9月,一条重磅消息经由媒体发布引发热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正所谓“侨中有台,台中有侨”,侨台密不可分。常委会把握机遇,以督办省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支持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为契机,推进“寻根工程”建设,推动泉州市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2021年开始试运行。目前,该平台已成为海内外乡亲联络联谊、“寻根”互动的重要载体和福建省数字涉侨重要平台。

  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全方位依法维护侨胞权益,不断增强广大侨胞的“根、魂、梦”意识,努力提升侨胞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的盛夏时节,一场涉侨“两法一例”的执法检查在全省铺开。

  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3部法律法规捆绑检查,这次执法检查力度大、分量重、要求高。从察看涉侨企业到华侨农场,从探访侨史文化到归侨侨眷生活,检查组成员边看边议,提出加强重要侨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推进为侨服务事项全球通办模式等建议,更好地维护华侨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通过监督推动暖侨助侨,已成为常委会常态化的工作。

  翻阅近年来常委会的监督纪实,可谓“干货”满满:连续五年开展侨务调研检查,督促解决了涉侨领域一批“老大难”问题;推动有关部门修订华侨来闽定居办理办法,华侨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办法,扩大华侨投靠亲属范围,进一步增强侨胞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督促为侨服务事项入驻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事务“最多跑一趟”。

  “一直挂心的问题解决了,服务更好了,作为侨胞我们也有满满的获得感。”一位侨胞道出了心声。

  凝心聚力

  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

  如今,在福州长乐猴屿乡,海外侨胞想要联系家乡的人大代表,有了更便捷的方式。

  猴屿乡是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设立的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之一。去年,该联系点依托长乐人大智能互动大数据平台“乐在线”,亮出省、市、区三级侨界人大代表的名字、照片和代表码,让海外侨胞和侨乡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代表码点对点找到人大代表交心互动、建言献策,线上提交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更好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自2022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省级人大中先行先试,首创设立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并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基层联系点联动发展的局面。

  基层联系点很快成为侨胞和家乡交流交往交融“连心桥”——龙海双第华侨农场与“涉侨检察联络室”“涉侨英烈公益诉讼保护联系点”“巡回办案服务点”形成联动长效机制,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屏南县屏城乡村头村推进省级侨乡文化名镇名村侨乡研学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新生代华侨来考察学习中国民主故事……中国人大网将福建这一做法列入“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实践)”案例。

  联系点成为“点对点”侨情民意“直通车”,让民主的“触角”直达基层,而打造“面对面”侨界群众“议政厅”则让侨胞们的意见建议装上了“天线”。

  在邀请华侨全程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基础上,大会期间,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列席华侨的意见建议,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体验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一位参会的华侨表示,走亲戚走亲戚,越走才会越亲。参与大会,侨胞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还可以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回应广大华侨的呼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最广泛凝聚侨界人士的共识、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省人大侨台外事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说。

  



原文链接:http://www.fjrd.gov.cn/ct/10-18817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