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信阳新县人大:老区民意搭上国家立法“直通车”——“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户新县

发布时间:2024-04-2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马依钒)4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新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仪式在新县举行。该立法联系点是河南省第二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河南省首个设立在县一级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民意可直通最高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形象地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户新县,意味着老区民意可直通最高立法机关。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基层人民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新县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相关立法工作,通过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增强最高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让立法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作为我省第二个、我市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新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是老区信阳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大事、喜事,将为老区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霞向记者介绍。

  “国字号”为何花落新县

  能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多难?数据可见一斑。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共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均每省不足两个。

  新县为何能获此殊荣?这里是红色革命沃土,这里有生动的民主法治实践,有参与立法的丰富经验,有较为完善的阵地条件。

  新县是革命老区、生态山区、“两个更好”首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连接鄂豫皖三省。“红”“绿”“古”“新”是新县的鲜明特色,新县在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绿色生态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经验、有实践、有创新,能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相关领域立法、征集立法意见建议提供便利条件。

  宝贵的实践探索和鲜活经验为新县深入推进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者从新县人大常委会了解到,近年来,新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参与了20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意见征集、立法调研工作,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国家立法工作,对监察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提出修改建议17条;配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对多部地方性法规提出立法建议210余条。此前,新县已建成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5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23个。2023年7月,新县人大常委会成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中心。此外,新县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1个,先后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新县探索推广的涉军维权“信阳模式”“鄂豫皖模式”6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为国家立法传递老区声音

  上连全国人大、下接基层地气的立法联系点,是广大基层群众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效渠道、平台和载体。未来,新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如何发挥实效,把“根系”扎向大别山革命老区,为基层参与立法提供探索实践,为国家立法传递老区声音?

  为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新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选聘37名立法联络员、信息员,构建起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各群体的意见征询网络;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人才优势,建立专家库,聘请了10名立法咨询专家,为国家及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我们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巩固现有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扩大征询覆盖面、丰富联系形式、畅通联系渠道,依托新县特色优势,在服务全国人大立法方面发出老区声音、贡献老区智慧。”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洪说。

  

  编辑:王紫仪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4/04-22/1947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