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何以有为”——透视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

发布时间:2023-05-1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担当”为主题的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于4月20日至21日在新郑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紧扣时代热点,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系统阐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文化担当和文化力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何以有为”“以何有为”?围绕论坛主题,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烹饪”出一道道“文化大餐”。

  “文化的力量,厚重且深远。一万年的文化史为中国式现代化涵养了源头活水,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了深厚的根基,百年的奋斗史为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了血脉基因,新时代十年的变革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卓越见证。”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赋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守好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文化根基。

  “我是河南人,我姓韩,韩姓发源于此,所以来新郑就是到血脉之地寻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寻中华文明之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的开场白让人倍感亲切,“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结合的实质就是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文化动力,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提供文化土壤。”

  “我是河南女婿,对河南也深有感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一开口,现场就响起了热烈掌声,“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源,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何为?仲呈祥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都能做到深沉而不浮躁、高雅而不媚俗、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就能担当起应有使命。”

  欣赏着一部部富有创新表达和“网感”的精品之作,现场观众也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奇妙游”。“河南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创新就是一场奇妙游,通过现代表达、时尚表达,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共情。”河南青年电视文艺导演陈雷深有感触地说,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需要创造更多更好的内容,用想象力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意义在哪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其他民族可以学习借鉴的。”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乔清举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镌刻着‘从哪里来’的基因,承载着‘向何方去’的目标。”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平安看来,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血脉基因,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离不开黄帝文化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考古实证出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带领大家展开了一段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黄河流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考古发现所见黄帝时代的文明与社会,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他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对于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数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和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以黄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合力。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04-23/1568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