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中国人大网推介河南人大工作:以立法“小切口”构建法治“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2-12-1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近日,中国人大网发表题为《河南人大:以立法“小切口”构建法治“大格局”》的文章,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立法工作方式方法,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以立法“小切口”构建法治“大格局”,推动社会“大治理”,奋力谱写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建设绚丽篇章。

  

  2022年8月1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实施座谈会。图为8月10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孔昌生(前排左二)带队到省科学院进行调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小切口”切在重心 确保中心工作落地落实

  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把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作为衡量人大工作的重要标准,聚焦河南省委提出的支持“干”、改进“为”、提升“治”、落在“效”的要求,认真谋划好依法履职各项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对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西医药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迅速调整立法计划,新增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法规草案经两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已在2022年年初的河南省人代会上顺利通过。2022年5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医药条例,条例对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2021年,河南省委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推进实施,全方位打造网络强省、数字河南,迫切需要网络安全“保驾护航”。河南是网络大省、网民大省,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26亿户,居全国第四位。2022年4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成立起草工作专班,研究起草网络安全条例草案,重点解决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顺网络安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将近年来全省成熟做法以法律方式予以固化。

  2022年7月27日,《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条例草案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算法安全主体责任,严禁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不正当竞争。

  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022年7月30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气象信息服务条例,推动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小切口”切在精准 确保法律法规特色管用

  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下足“绣花”功夫,精准立法,做到小切口、有特色、可操作、真管用,实现立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在立法的角度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法律调整的突出问题,探索推进“一事一法”,对症下药。

  “在法规文本上,不搞‘大而全’‘小而全’,需要几条我们就制定几条。能用三五条解决问题的,就不搞‘鸿篇巨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2022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修订省本级法规21部,由省人大牵头起草的超过一半,其中《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河南省气象信息服务条例》等条例法规的起草,都属于精准立法的典型。

  “条例的立法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促进省科学院创新发展,建成高端人才集聚的创新高地、科技研发应用的开放平台,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在2022年8月24日举行的《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为一家科研单位的发展“量身打造”立法保障,在全国尚属首例。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把推进立法与省科学院改革创新同步进行,把省科学院在重建重振过程中好的经验成果通过立法予以固化,以法治化保障省科学院重建重振。

  该条例“看似小”,针对的是河南省科学院一个单位的发展;实则“内容大”,推动的是整个河南的科技创新事业。在没有直接上位法依据,也没有兄弟省市相关法规可以参考借鉴的情况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立法程序,成立由3位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的起草领导小组,组建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科技厅、省科学院以及法学专家、律师等参加的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立法工作。

  河南省科学院执行院长宋克兴在答记者问时说,“7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我当时在现场,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非常激动。”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条例起草工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典范”:省委决策,人大牵头,是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典范;全国首例,无经验可循,是创制性立法的典范;2月中旬启动,5月提交草案,7月提请二审并表决通过,是高效立法的典范;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团结协作、无缝对接,是协同创新的典范。

  《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全文只有9条942字,就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监督举报、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2022年5月,在河南出现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关键时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指导全省联动开展佩戴口罩、使用场所码等疫情防控相关立法。不到20天时间,全省17个设区的市全部出台相关决定,使“戴口罩、扫场所码”从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定规则。

  “小切口”切在民主 确保民意民愿直通直达

  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将每部法规草案都做到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分析梳理各方意见建议。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做法,借鉴其他省市经验,于2019年3月在全省首批设立郑州、平顶山、鹤壁、三门峡、周口、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6个市级立法联系点和金水区、兰考县、栾川县、林州市、浚县、长垣市等14个县级立法联系点。 

  “在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时,省人大常委会向基层人大、人大代表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在条例起草时通过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5个立法基地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河南人大网等平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努力让每部法规都装满民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在《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起草过程中,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面向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各省辖市、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立法基地、基层立法联系点等12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在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的起草过程中,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工作拓展到基层一线,到餐饮企业就戴口罩的范围标准、成本听取意见,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当地餐饮行业等面对面研究修改法规。

  在《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起草工作下沉到基层一线,起草初稿在商丘永城市,第二稿在信阳商城县,定稿在安阳林州市,这三个立法联系点都是革命老区,做到与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一起面对面研究修改法规,充分了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了解老区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将老区人民的意愿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

  在《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起草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到渠首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到渠首人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把条例起草修改放在渠首南阳市,让丹江口库区浙川县、西峡县等各方人士提出意见建议。考虑到为了水源保护,渠首移民37万,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起草组在条例总则中吸纳了渠首人民提出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方针,兼顾水源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保障一章中,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发展基金,用于水源地的水源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广泛反映民意。地方立法工作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河南省各级人大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做到“开门立法”,充分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用良法保障善治。“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将每部法规草案都发送至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注重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最大程度了解社情民意、凝聚社会共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民众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重心体现在法规的制度设计中,将“小快灵”真管用的立法理念体现在法规立项中,将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在法规审议中,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保障和推动作用,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11-17/1494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