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法治 > 正文

我国新时代老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更加坚实

发布时间:2022-09-09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人大网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

  报告指出,我国新时代老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更加深化、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健康支撑更加有力等5个方面。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老龄工作还存在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短板和不足。

  报告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住“十四五”时期我国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把各方面责任主体统筹贯通起来,把近期和长期的各项任务统筹贯通起来,集中力量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十八大以来,法律制度更加健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提供基础法律依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100多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1个省(区、市)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制定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政策规范。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达到49个,覆盖近1.5亿人。初步确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开始实施。壮大社会保障战略储备,202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规模达到25929.96亿元,累计投资收益17914.33亿元。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

  报告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当前老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例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有待加强。老年优待政策落实受户籍制度限制,部分地方的常住无户籍老年人无法享受当地的优待政策。家庭赡养、消费投资等领域,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多见,特别是食品保健品、养老、金融等方面的涉老诈骗问题突出,老年维权工作存在薄弱环节。2022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养老诈骗犯罪767件1863人。

  对此,报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报告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处置,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工作。

  报告提出,要统筹立法和监督工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快制定养老服务法,总结各地养老服务条例实施经验,围绕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农村养老、长期照护等焦点问题,尽早形成成熟的法律草案。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无障碍理念全方位规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争取2022年底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完善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老龄工作提供综合性法律依据。适时修订社会保险法、制定医疗保障法,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做好衔接。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制定和修改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推动法律制度的系统完善。

  


原文链接:http://www.sxrd.gov.cn/shanxi/fztd/13878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