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成都人大:厚植地方立法的“民生底色”

发布时间:2022-09-0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深刻阐明当代中国民主的鲜明特色。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项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地方性法规的“民生底色”愈加浓厚。

  在立法选题上忠于民生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热点难点转化为立法选题,让立法成为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过程,成为改善人民群众根本福祉的过程,成为推动地方治理精细化的过程。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立法调研。(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基层一线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力求以“小切口”方式,高质量回应民意最大公约数,为宜居宜业成都铺就幸福底色。《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增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诗意尽显;《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有余,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适应出租汽车行业网约车新业态的发展变化,修订《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将网约车纳入立法规范,推动出租车行业巡网融合……此外,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物业管理、公共厕所、道路照明、机动车停车场管理等已纳入立法计划。

  在制度设计时书写民意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法规草案起草、审议过程中,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法制化,注重统筹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和不同群体利益,使法规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

  在修订《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时,增设“运营安全”专章,规定运营企业、驾驶员、乘客各方主体责任义务,新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定,鼓励公交服务设置盲文站牌或语音提示电子站牌,配置语音提示系统、允许导盲犬乘车等,使群众出行更加安心舒心。

  在制定《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时,充分采纳了“120急救送医应当兼顾病患意愿”“学校应当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教育教学”等群众意见建议。《成都市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后,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放宽经济困难标准,降低申请门槛,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在制定《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时,将“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异味管控”等群众建议纳入法规。在修订《成都市邮政管理条例》时,群众提出的“使用邮政快递末端服务场所、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意见建议被采纳。

  成都地方立法从鲜活的民主实践中汲取营养,通过细致精准的制度安排,体现立法之温度,汇聚起成都城市治理的“向心力”。

  在机制建构中汇聚民智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并不断进行扩点提质,从首批3个联系点增加至28个,实现了全市范围内23个区(市)县全覆盖,涵盖机关单位、街道(镇)、社区(村)、高校、律师事务所等。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了民意“直通车”的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每年立法计划出台后,第一时间印送联系点,让基层群众了解掌握年度立法安排。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由法规承办人会同起草部门,为联系点的群众代表面对面解读法规,把“法言法语”转换为“民言民语”,帮助群众更好理解制度设计的原意,鼓励群众充分表达意见,参与立法工作。2021年,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成都市12件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建议130余条,20条被采纳,其余建议转化为法规实施监督建议,及时转达有关部门。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16件法规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各方意见建议千余条。这些意见建议部分被吸纳进法规条文中,部分作为法规实施监督的着力点,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成都市地方立法中的勃勃生机。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09/d3c3aa00ff2745a2bf694aa78c923d3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