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十个河南”之技能河南 | 技能河南 笃行不怠

发布时间:2022-08-1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去年年底,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建设“十个河南”作出部署,“技能河南”建设被放在“十个河南”建设中的首位。“技能河南”建设目前状况如何,未来该如何推进,有哪些重点、难点。对此,特组织专题探讨。

  事关全局

  记者:去年10月15日,省委召开全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目前,我省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技能河南”建设。请谈一下当下“技能河南”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高亚宾:在我省提出的“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居首位。培养技能人才是我省未来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更加事关全局。

  建设“技能河南”是推动我省人口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转变的内在要求。从劳动力供给侧看,我省是传统劳动力大省,目前劳动适龄人口约有5700万,但技能人才仅有900多万,占比1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而高技能人才只有226万、占技能人才比重仅25.1%,分别低于广东8.3个百分点、上海9.9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使我们享受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人口数量红利,但整体素质偏低也直接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在新发展阶段将会更加凸显。要想充分挖掘人口素质红利,就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以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

  是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从劳动力需求侧看,我省劳动力市场“技工荒”和“求职难”两个问题长期并存,一方面,市场主体急需的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缺乏技能尤其是紧缺技能的劳动力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省正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对劳动力素质结构和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技能河南”建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是主动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先手棋,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将有效缓解劳动力供需失衡、激发经济发展潜能,极大提升区域竞争力。

  是促进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劳动者自身角度看,一般而言,劳动技能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市场上越稀缺,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就越高。2021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6.32%、上海的34.36%、浙江的46.59%、江苏的56.45%,技能人才占劳动人口比重偏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对于我省而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在“十四五”末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关键在于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不仅能更好地推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也能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李红见:目前河南发展已经处于新的起点,区位交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内需市场日益活跃,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在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具备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基础。推动技能河南建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整体技能素质,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主动适应产业升级发展需要,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阶段,我国外围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区域疫情冲击影响仍将持续,国内经济发展短期性、阶段性波动加大,整个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和供需稳定受到影响,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供需错配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特殊时期,河南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短板进一步显现。这也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河南就业工作最需要关注的难题之一。当前,随着技术进步日益加快、“无接触经济”的活跃,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明显加速,由此带来的就业替代步伐加快。尤其是以农民工群体较多从事的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岗位,相当部分低技能、重复性、常规性操作类岗位将会被替代。此外,技术进步会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运行,改变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增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超过2,技能人才短缺呈现常态化趋势。对此,开展技能河南建设,利用好疫情防控的“窗口期”,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于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减缓就业总量压力和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进展成效

  记者:今年二月份,我省在《2022年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中提出“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40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80万人”的目标。目前“技能河南”建设的整体状况如何?

  李红见: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通过部省共建合作,将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省委、省政府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河南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省各级各部门把“技能河南”建设作为全局性重点工作,一系列相关建设工作进入快车道。2021年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99.3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33.1%,新增技能人员取证112.5万本,持证率55.6%。

  当前,“技能河南”建设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一是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人社部门积极发挥牵头职能,出台全省年度建设工作方案,36家成员单位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全部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其中多家单位同时出台配套政策。各地市也结合区域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以及地方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全面推进。省级层面出台了《河南省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10个省级、100个区域级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业务,重点开展“康养照护”“河南电商”“豫农技工”等专项人力资源品牌建设行动。各地市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力资源品牌建设行动。如“开封康养照护”“漯河食品”“鄢陵花木”“遂平家政”“平舆防水”等品牌建设都在积极推动。三是技能评价取证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实“月月评”制度,加强定量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培训、评价方向。分产业、行业、专业对培训取证结构进行分析,引导、推动技能培训评价向更加注重质量结构转变。

  未来目标

  记者:目前,与先进省市水平相比,我省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总量及比例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怎样进一步打造?

  高亚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从中央到各省市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目标和举措。总的来看,建成“技能河南”,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技能人才规模及比例达到更高水平。“技能河南”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培养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的比例。目前,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技能人才规模均在千万级,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普遍在32%以上。要达到先进地区水平,我省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取证工作,基本实现从业人员“人人持证”,普遍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二是技能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达到更优层次。数字赋能下,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许多新的岗位,而新兴岗位又催生了新的要求、造成了新的人才缺口。技能人才终究要为产业发展服务,要实现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就要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摸清产业技能人才资源底数,精准引进培育紧缺技能人才,满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高度衔接,使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实现技能人才结构优化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高度契合。三是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德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职业学校”双元制的学徒工职业教育为基础,打造集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立法司法等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全链条发展体系,为其制造业持续不引领世界发展方向提供了基础保障。国内先进地区技能人才发展战略也正在朝系统化、生态化的方向探索实践。建设“技能河南”,需要系统谋划具有河南特色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技能人才工作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创新、政策集成创新,实现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技能河南”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从何着力

  记者:为推动“技能河南”建设,我省陆续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全省各地也在积极推进。保证目标落实,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重点在哪?需要规避哪些问题?

  高亚宾:建设“技能河南”,要紧紧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系统、精准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积极营造“技能河南”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能够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构建符合河南实际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紧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重大战略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助力河南建设技能人才高地。根据产业地图绘制高技能人才地图,编制发布紧缺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科学制定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对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工种,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养,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层次、丰富培养方式。锚定优势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企业在岗职工全员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推广菜单式、套餐式培训,强化实操训练,打造培训品牌和精品项目,依托技工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二是加快打造适应河南需求的技能人才载体平台。发挥好企业、院校、公共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作用,打造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技能人才载体平台体系。强化技工院校主渠道和主阵地功能,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名校名师名专业为抓手,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层次,打造技工院校品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推动河南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依托行业重点企业和高水平技工院校,持续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和产教融合示范园区。以全国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强化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选拔、集训、保障、服务机制,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强能。持续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在线培训平台管理,优化资源供给、提高培训质量。

  三是加快培育彰显河南特色的人力资源品牌谱系。围绕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河南护工”“河南码农”“豫农技工”“河南建工”“河南织女”“物流豫工”“河南跑男”“豫菜师傅”“豫匠工坊”“河南电商”“珠宝豫人”等省级人力资源品牌,持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充分挖掘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杞县砂锅”“林州建工”“长垣厨师”等一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建立人力资源品牌动态数据库,研究制定品牌宣传方案,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加强报道、逐步推广,实现品牌规模效应放大和影响力扩容,助力“技能河南”建设。

  四是加快完善支撑河南建设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技能河南”建设环境、强化政策供给,不断培优系统完备、规范高效、健康可持续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积极完善省级层面职业培训法规及配套政策体系,加快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职业培训法治先行区。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配套出台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扶持、奖补、服务等保障政策,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探索建立郑州都市圈技能人才评价互通机制,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协同开发、成果共用。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新工种发展新形势,建立技能人才评价快速响应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在省、市、校、企层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相关领域的跨省跨国交流学习。完善“河南工匠”等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遴选表彰机制,积极营造崇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

  李红见:目前,全面推进技能河南建设还应处理好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政府和市场协同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这项工作如果完全靠政府推动会出现成本过高、活力不足等问题,完全靠市场来调节会出现失灵或偏离问题。政府在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运作推进、保障服务、监督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应发挥宏观引领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参训人员、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技能河南建设的活力。如何更好发挥好市场和政府各自优势和协同合力作用,需要持续关注。

  二是培训项目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发展问题。省级层面更多的是全局性、统筹性安排,而地方开展培训时应从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战略高度来思考,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在培训规划设计、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品牌打造上,应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与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深度融合。

  三是项目实务与经验模式相互促进问题。各部门各区域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但没有形成社会影响力,也没有得以推广用以指导实践。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各部门事务性工作过多,对这种经验研究关注不够,缺少系统性梳理和理论总结,对典型案例挖掘不深,没有提炼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路径模式。

  四是培训转化和舆论营造良性互动问题。现阶段,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感有所改善,但崇尚技能、崇尚“工匠精神”整体社会氛围没有根本改善。技能人才成功案例带动舆论环境改善,进而带动更多人参与技能培训的良性互动不够。

  具体措施上,一是做好职业培训统筹规划。技能河南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研判技能河南建设的发展形势,统筹长远工作与当前工作,统筹安排好各项重点工作。二是提升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坚持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重,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推进培训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加强培训机构师资建设,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层级合理、定位明晰、布局科学的建设体系,打造区域性有影响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和培训品牌。三是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紧密对接本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分析预判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培训项目,更新培训内容,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切实保障培训效果。四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在人才评定、职称评审、重大表彰等方面适度倾斜,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尊崇感,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更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⑩7

  嘉宾:高亚宾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李红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

  主持人:记者 赵文心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8-19/1461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