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许昌:创新引领能量足

发布时间:2022-06-28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发电机组生产线。牛书培 摄

  

  许昌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乔利峰 摄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烜

  北京冬奥会上,59台2.0兆瓦风电机组为“绿色冬奥”的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提供支撑;福州街头,城市隔离护栏清洗车经过,道路护栏焕然一新……你可能想不到,这些质量上乘、市场叫好的设备都是“许昌制造”。

  “区域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许昌要坚持‘创新强市’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靠人才赢得未来。”6月23日,在许昌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史根治说,今年是许昌市确定的“创新年”,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识抓创新、谋创新,让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全力打造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创新驱动,使许昌发展“引擎”能量十足。许昌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去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4位,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激发创新活力

  高新技术企业“星光闪耀”

  一名工人在电脑显示屏前进行“人机对话”;十多个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来回挥动“手臂”,自动抓取、组装各种零部件;每隔30秒,就有一根汽车传动轴下线……6月24日,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的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展示着“智造”的魅力。

  “一条传统生产线30多名熟练工人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完成。”远东公司董事长刘延生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5%,生产效率提升了20%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了10%。”

  “一部‘远东’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刘延生说,远东公司从最初只有10多个人、3台旧车床的“小作坊”起家,已发展成为员工上千人的A股上市企业、全国最大的全系列传动轴生产基地,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多个,2021年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最敏感,对科技需求最迫切。许昌市注重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释放科技创新能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许继能够快速发展,正是抓住国家发展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的市场机遇,倒逼自主创新,建成了世界第一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许继集团董事长孙继强说。如今,全球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75%的“大脑”和50%的“心脏”都是“许继制造”。

  许昌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建设创新强市,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抢占科技制高点。目前,全市已有5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龙头企业,6家企业入选全省“瞪羚企业”,30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等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均达销售收入5%以上。

  建设创新平台

  集聚高端资源“为我所用”

  在人们印象里,混凝土预制件生产是件“苦力活儿”,然而在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原料通过全自动地仓式上料系统进入配料搅拌层后,只需电脑远程输出指令,便可形成各种形态的柱墙、外挂墙板等建材。

  德通生产的以振动搅拌系列设备、固废再生成套设备为代表的全产业链产品,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运维和服务。自去年以来,德通的设备已在荣乌高速、天府机场等全国500余项工程中应用,并销往塞内加尔、老挝等7个国家。

  “搭建创新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这是我们发展的底气所在。”德通公司董事长张良奇介绍,他们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首创混凝土振动搅拌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混凝土搅拌时间更短、搅拌更均匀。

  史根治说,按照城市发展规律,许昌去年经济总量达到3655.4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要带着“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责任感,进一步破除科技创新总体实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支撑条件不硬等瓶颈制约,把科技创新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构建创新载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许昌科技大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促进平台和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孵化科技型企业上百家;许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评为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市建成各类“双创”孵化载体40多家,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双创”服务和支撑体系。

  “联姻”名院大所,汇聚创新资源。许昌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231个,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目前,许昌市69家企业与中科院30家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9个项目获得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立项支持2800万元,立项数、获得资金数均居全省第1位。

  厚植创新沃土

  夯实人才基础赢在未来

  远在兰州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梁剑平和许昌已经有10年之缘。长期从事兽药研究的他帮助禹州黑马动物药业成功开发出黄芪多糖注射液。如今,梁剑平的科研团队在禹州又选育出适合北方地区种植的青蒿新品种,组建了河南省青蒿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是将禹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梁剑平说:“许昌市为我们团队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我有机会把成果写在许昌大地上。”

  树立创新导向,营造创新环境。许昌连续9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共拿出4亿元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此外,许昌设立了15亿元英才基金,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打开了吸引人才的磁场,先后引进92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4名高层次人才。

  如今的莲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浪潮,激励创新、尊重创新、依靠创新蔚然成风。《许昌市推进“2022创新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持续开展“创新年”行动,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相互融合创新生态,实现创新引领力明显突破、产业竞争力明显壮大、开放带动力明显提升,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浩荡东风催征人,奋楫扬帆正当时。许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正在成为充满魅力的创新高地、创业热土、开放强市、人才乐土。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6-28/1439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