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喜看“米”字落中原——写在河南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之际

发布时间:2022-06-23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宋敏 丁新科

  6月20日,一个可以载入河南史册的日子。

  济郑高铁濮郑段和郑渝高铁将“携手”开通运营,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

  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努力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贡献力量。

  过去,区域发展常受困于地理环境;今天,困局往往因现代交通而破解。

  一张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带来时空与观念的巨变,更意味着交通枢纽优势的再造、经济版图的重塑,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信心与步伐。

  河南,再次站在新的起点上。

  构建新网络

  从十字到米字

  工业革命的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河南的发展史,印证了这一观点。

  京汉、陇海两条铁路的交会延伸,让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激发出河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元素,也勾勒出城市体系的基本框架。

  随着近年铁路建设迎来第三次浪潮,高铁受到全球青睐。国内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相继开通,沿线为之风靡,人们赞不绝口,国家加速规划建设,各地纷纷争取线路过境。

  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历程,凝结无数中原人的心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米字形高铁网建设,持续强化我省交通区位优势。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完善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省长王凯指出,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把河南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物流枢纽。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2010年,郑西高铁的成功运营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铁的历史;2012年,郑州东站的运营、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的高铁时代飞速而至。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框架也由此搭建。

  连线成网才能放大价值,超前谋划才能赢得未来。河南高铁网建设步履铿锵。随着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被列入国家规划,短短几年间,河南高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节点性突破。

  2017年7月9日,“横”贯东西的徐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19年12月1日,“捺”指东南的郑阜高铁、“下撇”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运营;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实现全线贯通;2020年12月12日,“点”通西北的郑太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22年6月20日,“上撇”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河南实现省辖市“市市通高铁”,而郑渝高铁同天全段贯通,也意味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越连越远。

  从无到有,由“十”到“米”,风云百年,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重拾“中国铁路心脏”的辉煌。以郑州为圆心,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勾勒新版图

  从减法到乘法

  米字形高铁网铺展中原大地,时空压缩的减法效应充分显现。

  从郑州乘高铁到济南,过去人们常绕行北京,如今约3小时直达;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后,郑州至重庆最快4个多小时可达。

  高铁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简单加法,更具有强大的资源再配置作用,产生促进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一条高铁会催生产业带,几条高铁往往意味着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

  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为河南带来深远变化。

  枢纽优势蝶变——

  河南区位条件和腹地资源得天独厚,在全国路网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河南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至关重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说。

  米字形高铁网落笔成形,使得河南作为中部地区增长引擎地位更加凸显,实现4小时内可直接连通我国主要城市群,交通圈覆盖全国半数人口与经济总量。

  发展能级嬗变——

  交通枢纽既有交通节点功能,又有生产要素组织功能。

  米字形高铁网覆盖郑州都市圈“1+8”城市群,延伸至全部省辖市,大幅拉近各个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让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依托郑州都市圈,我省正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使得沿线城市对于投资的吸引力变大,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全面加强。高铁网将沿线城市串点成线、拓线成轴,攥指成拳,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阿里巴巴、京东来南阳洽谈,真丝地毯、玉雕艺术品从高铁走快件;素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口,铁路水运无缝对接,“黄土经济”向“蓝色经济”转型如虎添翼……

  战略叠加蜕变——

  在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看来,通过与国家高速铁路网有机衔接,有利于河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向北,深度融入京津冀,强化科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深度合作;向南,协同联动长三角、精准对接大湾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东,联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共建共用出海口;向西,依托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联通西安都市圈;向西南,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育新机、开新局。

  穿越山脉河流,串起城市乡村,高铁呼啸,动力澎湃。

  打造新枢纽从平面到立体

  “十三五”以来,全国有1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米字形高铁网。新发展格局下,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枢纽经济之争成为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焦点。

  枢纽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是枢纽的形成,当今世界高效集疏运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成为新发展趋势。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但与国际先进枢纽相比,我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标国际、环顾国内,助力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裹足不前,更要加快步伐,使交通优势进一步扩大、功能进一步增强。

  郑州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并不单单因为高铁,它由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几大枢纽共同构成。要想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就要加强海、陆、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既做强节点,又畅通“毛细血管”,让路网“活”起来,要素动起来。

  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交通服务提档升级。

  多式联运已成为我省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16回18”高频次往返,郑州综合评分第一入选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信阳淮滨港开通多条航线,“豫货出海”和“海货入豫”有了新通道……打通大动脉、构建大枢纽,我省正变“流量”为“留量”,变优势为发展胜势。

  未来,从河南出发的飞机、高铁将有更多的“河南造”产品可运。而注入了创新活力的河南高端、拳头产品,也将乘着飞机、高铁,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1000多年前,诗人杜甫在重庆奉节时,思念家乡,笔耕不辍。

  穿越历史的烟云,高铁,像纽带一样再次将中原与周边紧密相连。河洛文化、巴蜀遗存、齐鲁长歌、荆风楚韵相互激荡,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6-20/1435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