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非遗传承人梁云强: 让老去的马马灯慢慢新生

发布时间:2022-06-1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梁云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马灯第九代传承人。

  

  秧苗长到翠绿色,稀松插长在水田时,小雅的夏天就来了。没有课的时候,梁云强就在家干农活,跟着时令打整好土地里的事。轮到上课时,他就利索回到学校,专心教好学生知识。在既不农忙也不上课的时候,他会和团队在一起排练,走村串寨演出,或去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参赛表演。

  42岁的梁云强,生活简单又多彩,他是正安县小雅镇东山小学、梅子坝小学的代课老师,是一位勤劳朴素的农民,也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马灯第九代传承人。

  “马马灯”是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初次见到梁云强的访客都会感到好奇,但这由好奇引发的问题总能打开梁云强的话匣子。“马马灯是一种民间灯戏,兴起于明清时代,是老百姓祈福纳祥、欢庆节日的方式。”谈到马马灯,梁云强滔滔不绝。

  马马灯在正安小雅镇一带十分流行,演出内容主要以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主,融合弹、拉、说、唱、演等各种技艺,服装打扮鲜艳明亮,唱词语言多为村言俚语,表演形式则粗放优美,幽默谐趣,十分热闹。过去,这番热闹场景是过年过节最期待的节目,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涌入了更多现代化色彩,马马灯逐步退出大众舞台,成为特定化场景中颇具“实用性功能”的一个角色。

  “这是困境,也是思路。”作为第九代传承人,梁云强对马马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计划。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实践总结为两条“路子”,一是以旧创新,融入时代,进行更加贴近生活的唱词改编,扩大受众群体;二是活态传承,加大兴趣培养,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只要能被记住,还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很好了。”梁云强对马马灯的未来保持着一种“松弛的乐观”,他形容这是“播种”与“生长”的关系,只要撒下种子,它总会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下发芽,无论是长成小草还是小花,那都是好的。

  梁云强也将这种“松弛的乐观”状态融入到自我生活中。19岁离乡外出务工,见识到广阔世界后又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回家后,他正式加入到马马灯团队中来,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跟着老师傅们奔赴村寨田野,扮好每一个角儿。接下接力棒,他又将马马灯带向更大的舞台,在省里、市里表演展示,得到了许多传承的新思路。尽管看上去他的生活节奏紧密,但“慢慢地松弛”是每一个节拍的内核。

  有机会演出时,他用心对待每一次上台;如若没有,也不焦虑浮躁。在学校,他开设的非遗课全凭学生自愿报名,只要加入进来便全力教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角色。学习马马灯是一件需要时间去酝酿的事情,学生们或许刚上道就要面临升学从而离开学校,但梁云强并不会为此烦恼。“孩子们接触过马马灯,知道家乡有这门艺术,且自己曾参演过,到了60岁还能想起它,还能说给下一代人听,这不就是传承吗?”

  马马灯戏角色繁多,有报事、关羽、车夫、马夫等,每一场戏所需要的角色也不一样,一般演出最少也要10来个人。梁云强的团队目前有30余人,他们不同年龄,也来自不同的村寨,但每一场演出都能整齐到场,梁云强觉得,“这是一种朴素的热爱。”梁云强在团队里一般扮演女旦的角色,但如果有其他角色需要,他也能补齐位置,跟上节奏。“没事的时候也都学一学,熟悉一下流程。”梁云强谦虚地说。

  除了喜欢自主学习马马灯,梁云强还自学了竹竿舞、鬼步舞等艺术,他将这些比较热门的舞蹈当做课外兴趣教给学生们,和他们一起度过快乐的课堂时光。一位名叫王霞的学生受到老师影响,非常喜爱马马灯戏,升学到初中后,她以自己亲身体验写了一篇主题为马马灯的作文去参加县里面的演讲比赛,获了奖。谈起这件事,梁云强脸上满是笑意,“只要正确引导,他们总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正安县文化底蕴浓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为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安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突破工程,扶持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致力于让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政府的支持鼓励,梁云强觉得有了发展的“盾牌”,“政府支持,我们才有去外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才能登上更大的舞台,也才能让更多人看见马马灯。”梁云强笑言,“我跳的竹竿舞都是在省里面演出时和同行的老师们学的。”

  记者到访那天,梁云强没有课,趁着下课时间,他组织东山小学的学生们演出了一场马马灯戏。10余位学生熟练地换好着装,就位等待。号令开始,两个幺妹(角色)手持竹扎彩布糊成马头状,两个马牌(花鼻子)持马鞭,四人且歌且舞,一唱众;还有两人两手持彩杆灯笼站于场外,另有主唱和锣鼓手。锣鼓声起,场中四人舞起来,画面热闹有趣。孩子们手舞道具,认真演绎,表情专业,有板有眼。

  表演结束,梁云强大声喝彩,积极回应着场上的小演员们,尽管演出途中有些许“小插曲”,但梁云强竖着大拇指,像是告诉孩子们,“没关系,不着急,慢慢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缨 向秋樾)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59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