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以根文化诠释“老家河南”的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05-2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张新斌

  近年来,河南围绕文化强省建设,持续打造文化名片,探索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河南学术界立足河南历史文化大省的优势,长期进行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围绕海外华人寻根的文化现象,全面盘点河南根文化资源,以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为目标,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老家河南”文化品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论断在中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细数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

  人文始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符号。中华人文始祖是个群体,但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作为“五帝”之首的黄帝。经过学术界的多年研究,新郑作为黄帝故里,具有传统文献的主流性、史迹文物的丰富性、巨石岩画的独有性、考古发现的参照性和专家论证的权威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人文始祖的祭拜活动,成为台湾同胞和全球华人表达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庄严盛典。除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我省对于人文始祖的祭拜活动和相关文化还有很多。淮阳太昊伏羲祭典是民间朝拜的大型盛会,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辉县共工治水斗争文化是新乡先进群体文化的源头,内黄颛顼帝喾二帝祭祖节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华人参加。此外,桐柏、泌阳的盘古文化,商丘的燧人文化,淮阳、沁阳的神农文化,鲁山的帝尧文化,柘城的炎帝朱襄氏文化,西平的上古古帝柏皇氏文化和黄帝正妃嫘祖文化等,有的已研究开发,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符号,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每年春天在我省形成的“祭拜季”独具中原魅力,已成为河南最大的文化亮点。

  姓氏文化: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标志。中华早期文明肇始在河南,三代都邑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周时的重要古国建在河南,汉魏世家大族遍布于河南,这使得河南成为姓氏文化大省。根据中科院2006年的姓氏人口数量排序,在100大姓中,起源于河南和部分源头在河南的有78个。王姓根在偃师,李姓根在鹿邑,张姓根在濮阳,刘姓根在偃师和鲁山,陈姓根在淮阳,黄姓根在潢川,孙姓根在濮阳,林姓根在卫辉和淇县,蔡姓根在上蔡和新蔡,蒋姓根在淮滨,赖姓根在息县,等等,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郡县产生了著名的世族大族,形成了中华姓氏文化中特有的郡望和堂号,这些郡望堂号至今仍深深影响着遍布在台湾和海外的姓氏族群,并成为中华姓氏的终身符号。“弘农杨氏”在灵宝,“荥阳郑氏”在荥阳,“陈郡谢氏”在太康,“颍川陈氏”和“颍川钟氏”在鄢陵,“河南丘氏”在偃师,“汝南周氏”在汝南,等等,都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大亲和力。以上相关姓氏的祭拜活动均在祖地和郡望地举办过,张、刘、林、黄、蔡、蒋、赖等姓氏的祭拜活动每年都在祖地定期举办,姓氏宗亲还积极支持祖地或郡望地的寻根文化建设。

  河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传播途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和辐射性。从1989年河洛文化研讨活动在洛阳兴起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举办了多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2006年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在大陆多地和台湾举办了多次大型研讨会。以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数十本河洛文化研究的专著和文集,为进一步弘扬发展河洛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光州固始”:推动豫闽台一家亲的文化品牌。“光州固始”是唐代中原地区的一个行政建制,光州是今潢川县,固始是今固始县,“光州固始”就是唐代光州所属的固始县。唐高宗时期,闽南地区发生蛮獠啸乱,光州固始籍的陈政将军受命平乱,陈政战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不仅平乱成功,还就地屯垦,创设漳州,并担任首任漳州知州,被后人誉为“开漳圣王”。与他同赴漳州的中原将士就地安家,长期落籍闽南。唐末中原动乱,固始籍王潮、王审知兄弟带领寿、光二州士民南迁福建,建立闽国,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福建,为提升福建文化教育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审知被誉为“开闽圣王”,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居民大量迁台,构成了我们常说的台湾“本省人”的主体。也就是说,台湾族群迁自福建,但根在中原。闽台居民认祖“光州固始”,不但保留在家谱的文献中,也保留在民间的信仰中,保留在他们一代代人的永恒记忆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闽台同胞来固始寻根。固始2008年开始举办“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2009年开始举办“中原根亲文化节”,这两个活动已成为国台办命名的两岸交流的重要项目,吸引了大量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参加。

  历史名人:中华文化圣地的显著体现。河南的历史名人在中国古代圣贤群体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二十四史中,有列传的名人共5700余人,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河南籍名人就达912个,占总数的15.8%,名列各省第一。大禹是登封人,姜太公是卫辉人,老子是鹿邑人,范蠡是南阳人,张仲景是南阳人,张衡是南阳人,许慎是郾城人,杜甫是巩义人,韩愈是孟州人,朱载堉是沁阳人。河南历史名人数量之多、贡献之大,令人赞叹。中原是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宋金及之前朝代的重量级名人都会与中原发生关系。要么他们是中原人,要么他们有丰富的中原阅历。即使到现在,中原仍是人们创大业、干大事的福地。河南对历史名人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对大禹、姜太公、蘧伯玉、张良、子贡和范蠡、姚崇、韩琦等历史人物的研讨,深化了对文明与国家起源、商周历史文化、君子文化、谋略文化、儒商文化、唐代历史、北宋历史的研究。这些研究吸引了台湾和海外的大禹后裔到登封寻根、太公后裔到卫辉寻根、伯玉后裔到长垣寻根,等等。河南历史名人资源作为最大的吸引力,有力地强化了海峡两岸以及河南与海外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联系,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以整合开发根文化资源打造“老家河南”

  河南根文化的特点是中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近20年来,随着我省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根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发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其丰富内涵亟待深层次挖掘。客观地说,目前河南在根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根文化的综合叠加效应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要实现河南根文化的综合叠加效应,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大目标与小目标的结合。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个大目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是大目标。实现这些大目标,就一定要动员所有海内外华人的力量,文化就是凝聚力量最有效的纽带。发挥河南根文化的优势,实际上正是实现国家大目标与地方发展小目标的最佳结合。

  二是大族群与小地方的结合。以根文化为代表的特定文化资源,可能对一个姓氏族群、一个文化门类(如道教)的族群、一个特定人群(如太极爱好者)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个族群可能包括海内外华人,也可能会延伸到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全球爱好者,从而使一个小地方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体验热点。

  三是学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根文化资源的开发,涉及历史研究、文化交流、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涉及以文化为纽带的地方改革开放和综合进步。历史研究、文化交流、精神培育是软件,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进步是硬件。概括地说,两者就是软件与硬件的有效结合。

  具体来说,要提升河南根文化的综合叠加效应,关键要解放思想。要将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层面去推动;要将根文化的研究与发掘,作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去落实;要将根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以打造中华文化圣地为代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崇高目标去实现,将河南根文化潜力真正变成河南的文化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新路。

  一是加强研究。要整合省内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在摸清河南根文化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加大对根文化的研究。要对根文化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对根文化工作进行规划研究,对根文化理念进行梳理研究,对根文化发展进行政策研究。

  二是明确任务。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件大事,涉及的对象是台湾同胞、海外华人以及海内外的成功人士,因此要由统战部门负总责。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尤其是县级统战部门要对本地的寻根资源进行摸底、作出规划、形成方案,真正做到学术研究有成果、寻根活动有平台、文化产业项目有规划、产业发展有政策、区域发展有特色。

  三是龙头带动。要对河南根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将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打造成河南根文化的龙头产品,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造成全球华人寻根祭拜的盛典,将新郑打造成以黄帝文化为特色、以全球华人精神家园与心灵故乡为目标的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网络,重点建设以根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小镇、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及以河南根文化博物馆、中华姓氏寻根文化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洛阳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圣城为目标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作者系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5-23/1422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