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动态 > 正文

高位推动就业工作,贵州有哪些实招?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全省就业促进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04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3月30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就业促进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1年9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就业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高位推动就业促进工作”“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制度保障”等审议意见。

  《报告》指出,按照审议意见,结合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省政府工作安排,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整改措施,扎实组织推进全省就业促进工作整改落实,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英强调,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强化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组建联络机构、完善联络机制,保障外出就业人员的岗位稳定和合法权益。

  

  完善就业配套措施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据悉,2022年全省将有50万新成长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其中有27.3万高校毕业生),再加上3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就业劳动力总量仍然较大。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报告》指出,要全力稳住重点群体就业,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深化拓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有序组织返乡过年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确保今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技能培训60万人。

  完善就业配套措施。更好发挥政府在促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重点企业、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用工指导,在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开展以建设领域工程项目为切入点的电子劳动合同应用试点工作,努力推动企业用工劳动合同应签尽签。

  推进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窗口);充实乡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专(兼)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等。目前全省县级及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达204个,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准入,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人才市场,开展招聘用工、就业创业指导、劳务输出等多样化服务。全省4家省级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98家,服务民营企业1.3万家次,服务求职人才443万人次。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优化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和就业岗位收集发布机制,对我省16—59周岁2971.6万劳动年龄人口进行就业监测和跟踪服务,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帮助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自2021年9月平台升级改造以来,已注册劳务公司197个,共录入就业岗位32.71万个。

  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列席人员踊跃发言,围绕如何更进一步做好全省就业工作建言献策。

  王文阳委员建议,要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实施乡村振兴,着力解决当前我省劳动力缺失问题;强化就业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就业岗位匹配度;加强调研,处理好培训和就业需求的关系。

  姚智勇委员表示赞同《报告》,建议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岗位及政策措施继续执行;增加城市困难群众的公益性岗位数量;将就业促进条例的修订纳入正式议事日程,做好调研起草工作。

  杨晓曼委员建议,完善就业政策配套措施,释放政策红利;完善技能贵州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提升知晓率;不断丰富省内就业承载力,扩大就业盘,聚焦重点产业和企业等,拓宽开发就业岗位。

  “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建议省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深入研究财政就业补助资金的政策设计、重点支持领域和支持方式,进一步提高就业培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更好发挥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绩效。”省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副主任袁健说。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 支持产业带动就业

  《报告》显示,贵州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培育市场主体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大抓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方面,恒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重点引进企业提供劳动力供给,提升就近就业质量;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岗位方面,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企业减负72.02亿元、失业保险减负25.41亿元;提升创业带动就业水平方面,2021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85亿元、新增扶持创业1.48万人,全省共认定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48家,创建农民工创业园(点)207家。还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不断提升灵活就业承载力。

  稳住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彭剑鸣委员说,要刺激民营经济,做大就业盘,有效解决就业;要关注海外回国本科学历人员就业问题,同时摸清输入地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更好就业匹配。

  严兴亚委员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市场主体促就业;进一步围绕市场需求,多渠道灵活加大就业培训,如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我省就业形势严峻,需就业人数高位运行,就业人员持续增加。”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王志略建议,“坚持‘稳字当头、以进求稳’思路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对往届生参加招考的一些限制要慎重。省人大也将开展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立法调研,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马宁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举措,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保障,充分激发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出台回黔留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如何搞好就业?人才匹配十分重要。省人大代表张明富说,优质劳动力包括农村的劳动力是稀缺的,建议开展就业促进工作或者制定相关法规时对就业情况要精准调查、多做调查,进一步用推动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同时,就业政策突出对创业的扶持,让大学生看到希望、大胆创业。

  “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就业,非农化也要因地制宜。”省人大代表陈仕林说,以水果种植为例,以前年收入可达3万元,但随着种植农户增加,水果价格降低导致收入降低。现转变经营模式,采用承包方式打造花海,增加技术等投入,年产值100多万,不仅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也增加了老百姓收入。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支撑、环境整治等,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的财政支持力度,才能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报告》显示,贵州将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1年,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就业人数约31万人,全省培育认定2172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累计吸纳就业25.19万人。

  着力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通过就业推荐、专场招聘会、点对点输出等,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2022年2月底,跨省外出务工人员劳务组织化程度为75.95%,全省培育认定劳务品牌87个。

  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依托失业登记全国统一平台,开展失业人员常态化就业帮扶。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21年,全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4.47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2万人。

  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发挥技工院校等主体作用。2021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0.87万人次,完成民生实事培训100万人次目标的140.87%。充分调动其他职业类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积极性,推动建立更多公共实训基地。推动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双证书”“双认证”,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全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开展实地指导,进一步规范培训流程,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培训质量。认真开展培训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和审计,2021年财政部门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17亿技能提升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估,评定等级为优。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黄剑川认为,“当前来看,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经济运行情况的关联性和分析是不够的,特别是目前我省的失业率和我们看到的现状及切身感受有较大差距,会影响对实际就业情况的判断。”

  黄剑川建议,加强对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监测和分析,提高人社部门就业方面的专项资金管理绩效,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的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了绝大部分,同时农民工的就业更关系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大局;切实解决好企业之间拖欠款项,以及劳动用工工资的拖欠问题。

  “当前失业率是5.5%,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萍说,对就业人数、就业情况、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调查,摸清底数;要加强就业指导培训,一些领域(如家政行业)服务人员缺口大,存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云盘则表示,就业培训要结合当前市场的痛点开展。具体来说,在就业培训中要加强对培训人员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的培训;就业培训后有权威机构进行发证,让需求方放心;还要建立完整的风险兜底机制。(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甘玥)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xwzx/rdjj/545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