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铜川人大:以法为甲 护一方水土无恙

发布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人大网

  

  铜川因煤而生、因矿设市,曾经被称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一直是铜川百姓的心声,更是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场持久的攻坚战中,铜川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护航生态环境只有更严、没有最严,昔日煤城已洗净铅华变了模样。

  沮水河畔,柳林川里,朱鹮幼鸟陆续离巢初飞,成年朱鹮或自在觅食或临川“梳妆”……这些吉祥珍贵的大鸟,见证了铜川生态环境的嬗变。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铜川这座资源型枯竭城市有着深刻地领会,深知生态环境破坏之痛,治理之艰,维护之难。如何才能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是摆在全体铜川人面前的一份时代考卷。

  2015年9月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铜川市人大常委会把生态立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最严格的法规为铜川生态环境筑起法治屏障。

  铜川市地方立法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实行问法于民,开门立法,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在立法过程中积极践行全过程民主,切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让地方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管实用。

  “在2017年制定的第一个立法五年规划中共有12个立法项目,其中环境保护方面占了7个,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垃圾分类、水源地保护等立法项目正在调研论证,这些地方性法规将为铜川碧水蓝天编制起立体的法治网。”铜川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刘军川说。

  《铜川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直击燃放这一关键环节,对燃放区域、燃放时间、燃放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并以图示方式标注禁放区域,使得广大群众对自己是否处于禁放区域一目了然。同时,条例明确规定在朱鹮保护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着力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统计,2013年至今,有62只朱鹮野化放飞,孵化铜川籍朱鹮136只。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为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8年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立法规划,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全程参与《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起草。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入手,多次召开立法协商会议,充分吸收专家、人大代表、行业人士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统筹考虑铜川产业结构、地形、区位特点,凸显“突出政府责任、规范各方职责、加强源头治理、体现损害担责、倡导公众参与”的立法特色,用法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条例从河道的规划建设、岸线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刚性约束,对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改善出境口出水断面水质及落实河长制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实现人水和谐相处、全面推进全市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依法治理的基础。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铜川市人大常委会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紧盯“十三五”生态环境9项约束指标和年度目标任务,以及中省环保督察和常委会审议意见反馈问题,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主攻方向,综合运用监督手段,持续发力,跟踪问效,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监督“组合拳”,为铜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列入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重大事项,连续5年听取审议全市年度环境状况、环保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持续开展铁腕治霾视察调研,助推“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治理举措落实见效。对大气污染“一法一条例”、水法、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两法”和“土十条”以及《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协调推动3起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加大审议意见落实督办力度,用监督之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环保世纪行活动为载体,每年针对中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组织环保、住建、城市管理、公安和新闻媒体,对重点排污企业、黑臭水体治理、建筑施工现场、水源保护区、生活垃圾处理厂等进行明察暗访,全程录像锁定、专业机构检测,倒逼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涉污企业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切实推动一批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人大常委会城乡环资工委主任丁勇说。

  如今的铜川,全市大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021年收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保持在关中前列,“铜川蓝”成为渭北高原最美的底色。

  如今的铜川,4个城镇饮用水源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两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岔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优于国考目标2个类别,水质改善率36.82%,城市黑臭水体、污水偷排乱放、河道违规搭建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铜川“母亲河”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将展露新颜。

  如今的铜川,全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由75%提升到96%,农业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9%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6年减少0.88%和15.1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县城97.8%,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到87%以上。全市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和重点企业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显示,无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黄土地”在持续治理中展现新的活力。

  现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经融入到铜川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铜川蝉联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态优、环境美已成为铜川绿色发展的一张名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军说:“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法治权威,体现人大担当,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铜川百姓幸福指数的增长点,成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美丽铜川的发力点。”

  


原文链接:http://www.sxrd.gov.cn/shanxi/sxrd/13545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