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法治护航 潮涌黄河满目新

发布时间:2024-09-05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人大

  

  

  九曲黄河,蜿蜒千里,在山东东营奔腾入海。“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殷嘱托。

  3月27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首件关于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也是省人大常委会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鲜活注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省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扎实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全力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不断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

  守底线护安澜绘就生态画卷

  5月的黄河三角洲,是鸟儿们绝佳的“育婴所”。水面上、芦苇荡中,雏鸟的身影星星点点。“我从小就长在黄河边上,喝着黄河水长大,以前黄河三角洲一度是‘人过不停步,鸟来不搭巢’,现在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儿安了家,鸟儿的种类是保护区成立之初的两倍。”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说。

  张金海在现场见证了黄河保护条例表决通过。谈及当时的心情,他难掩激动:“我一直关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等问题,这些在条例里都有所体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不断丰富法治供给、完善法治保障,积极构建起以黄河保护条例和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为统领,以东平湖保护条例、南四湖保护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和节约用水条例等地方立法为骨架,以沿黄九市协同立法为脉络的地方性法规一体布局,省市两级人大已出台并正在施行相关法规17件。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系统根治,须久久为功。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山东省黄河防汛条例》和《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随着黄河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条例的出台,两条例的部分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实际工作需要,有必要依法进行修改。下一步我们将依法履行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筑牢防洪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黄河河道兴利除害等社会与生态效益。”山东黄河河务局水政与河湖处政策法规科科长刘寒寒介绍。

  法律的生命力在实施,只有让每一项法规制度落地有声踏石留印,才能真正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2023年7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省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应询。

  “在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补齐防洪减灾短板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推进落实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一个个与生态保护有关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做好黄河水文章,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不仅要推进重大项目设施,补齐工程短板,还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四预’能力,提升防御决策智慧化水平。”“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污水治理的方式也必须从每个村的特点出发,我们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方子治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项项重点难点工作思路清晰、举措明确。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还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所提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东平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谋突破求创新奏响发展强音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以专章形式规定高质量发展,明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划定政府责任,对加强滩区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作了规定。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谈及水资源和发展的关系时作的形象比喻。坚持“四水四定”,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在黄河战略相关工作中一直贯彻的原则。

  “节水控水是一场深度攻坚战。《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在黄河保护法确定用水定额、取水许可审批等制度的基础上,对制定和调整本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等作了规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田丙昆介绍。

  做好水资源文章,“九龙治水”的老路显然行不通。打破区域空间距离和行政壁垒,建立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则,才是破解难题的“钥匙”。去年1月,我省沿黄九市制定的9件“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法规获集中批准,这也是服务黄河战略全国首次流域协同立法。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对《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深入了解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生态修复、水利、特色产业、现代文旅、渔民安居等工作情况。

  在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以“特色旅游+高效农业”为切入点,实现种藕养鱼一水多用,成为休闲度假的热门打卡地。省人大代表、菏泽泉汇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爱珍说:“要继续加快发展富民产业,在菏泽黄河滩区实施集中连片开发。”

  “退渔还湖”工程推进以来,湖区百姓纷纷告别过去“湖里漂”的生活,改为经营现代生态农业或湖上旅游产业。

  走进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每个养殖池都配备智能养殖机器人“管家”,可以实时监测水质、自动补水投饵,智慧渔业车间实现养殖水体的安全循环利用。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安玲为这一做法点赞:“挖掘每一滴水的潜力,全面系统地运用生态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都是“必答题”。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800万亩,为“中国粮”安上“耐盐芯”;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3700万吨,推动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现在,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向“绿”而行、向“新”而行,新动能拔节生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气象万千。

  

  

  

  滨州市将黄河自然景观与当地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建成集综合服务区、休闲营地区、绿植生态园三大功能区为一体的黄河小街湾景区。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穿过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赏黄河大堤柳绿花红;登上滨州黄河楼,观地上悬河穿城而过;听一曲黄河号子,赶一场“黄河大集”,体验绵延千年的烟火气……行走黄河两岸,山东域内沿黄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正在转化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优势。

  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东是黄河流域生态及文化资源的富集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使命重大,责任艰巨。如何发挥人大职能,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进行专章规范,明确相关原则,加强文化资源的调查,推进黄河文化研究,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黄河文化产业与农业、水利、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省人大常委会也将跟进制定黄河口国家公园条例列入2024年立法计划。

  “两创”为笔,绘就黄河文化壮美画卷,也一直萦绕在人大代表心间。“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中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特色展览、策划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宣传黄河运河‘两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省人大代表、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安静说。

  “我们梁山地处黄河和运河的交界处,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走廊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省人大代表、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王朝君介绍,位于梁山县小路口镇黄河新苑社区的梁山黄河记忆博物馆,既有展现黄河历史文化和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成果的展板,也有村庄群众捐献的老农具、老物件。

  “建议挖掘黄河流域山东段重要文物资源,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展现黄河滩区村庄变迁、家风家训、文化遗存、古老物件等,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让黄河变成‘致富河’,老百姓吃上旅游饭。”作为黄河滩区的居民,王朝君见证了搬迁以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人代会上,他提出关于挖掘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流域山东段文旅融合新高地的建议,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省人大常委会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为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贡献人大力量,为绘就黄河流域“水清、河畅、景美、人和”新图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屈庆硕 徐榕悦


原文链接:http://www.sdrd.gov.cn/articles/ch06169/202409/e7be571d-280e-45ad-9191-5e447216d19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