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账号“名实不符”,相关权益归谁?(新闻看法)
近年来,直播、短视频等业态迅速发展,催生出网络主播等职业。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部分新媒体账号存在实名认证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导致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权纠纷。
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陈女士使用自己的手机号,在某新媒体平台注册了个人账号。经过长时间运营,拥有了200多万关注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1年,陈女士准备开始直播,经男友吴先生同意后,使用吴先生的身份证、银行卡完成了实名认证。绑定账号的银行卡用于提取该账号产生的收益,由陈女士管理、使用。2022年,两人分手,吴先生收回了绑定的银行卡,账号产生的收益仍提取到该银行账户,再由吴先生转交给陈女士。
2023年1月起,吴先生自行变更了该账号的密码、绑定手机号等信息,且拒不归还陈女士经营该账号产生的收益。双方多次协商未果,陈女士诉至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法院,要求吴先生返还该账号,并变更该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
账号“名实不符”,相关权益该归谁所有?“民法典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文明确赋予虚拟财产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民事财产的权利。”闽侯县人民法院法官张文仲认为,涉案账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张文仲介绍,陈女士与吴先生在交往期间并未对该账号的归属签订相关书面协议,但陈女士与平台签订过用户协议,约定账号仅限本人使用。即使之后账号实名认证人与初始注册人不一致,也不能排除陈女士对账号享有的使用权。
涉案账号经过陈女士长期运营,具有较强的人身专属性、依附性和关联性,该账号产生的经济价值与陈女士本人的劳动息息相关。而吴先生未参与管理、运营过该账号,且在实名认证后未分配过收益或提出过分配收益的主张,可证明其知道自己不享有该部分财产权益。
经过法官释法说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账号归陈女士继续使用,由陈女士给予吴先生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吴先生配合陈女士变更账号实名认证信息。
“平台账号等网络虚拟财产相关权利归属的认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法院结合账号的人身属性、财产属性和有利于财产价值的发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评判。”张文仲说。
闽侯县人民法院提醒,用户在注册和使用平台账号时,应详细了解平台用户服务协议,提供个人真实的身份信息进行账号注册或实名认证。账号注册人和实名认证人不一致时,双方应就账号使用权的归属等作出明确约定,以避免后续纠纷。(记者 施 钰)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xwzx/mtgz/202408/t20240820_854076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人民...
2024-11-24自治区领导在拉萨市调...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