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民营经济: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鲜明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强调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6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就,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规模实力持续提升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密集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顶层设计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23年7月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

  各地区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细化政策举措,在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公平准入、加强金融支持、稳外贸促消费、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培育优质企业、优化税收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等方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坚实支撑。

  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以上,财政收入21万亿元以上,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以上,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抗冲击能力优势显著,有能力、有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随着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宏观环境稳步优化,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达530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4亿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7.9%。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由6家增加至36家。

  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竞争能力稳健增强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实施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持续缩减负面清单事项。报告显示,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竞争性业务放开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条民间资本控股的杭绍台高铁建成通车,民营企业参股投资的三澳核电站一期工程、金七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工作,2023年共清理各类政策措施1.76万件,有效破除一批行政性垄断堵点。制定实施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处纠正一批排斥或限制民营企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为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报告显示,2023年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864.6亿元,占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75.7%。

  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保护制度等各方面改革举措持续落地见效,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对外开放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有助于民营企业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高竞争力。

  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

  要素支持逐步强化 创新水平稳步提高

  资金、人才、土地等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需要强化要素支持。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强化要素支持,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持续加强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举措,开展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的激励约束。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本外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66.4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81.6%,新发放的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5%,较2018年末下降约2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特别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了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有关部门搭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对接平台,推进社保跨省转移接续,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在推动解决用地困难方面,有关部门着力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

  以创新驱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创新要素的支持。有关部门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探索对重大战略项目、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实施创新资源协调配置。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推动数据要素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创新,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营经济提质升级带来新机遇。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创新链中地位日益重要,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在民营经济众多领域催生规模巨大的新供给、新需求,为民营企业创造重要发展机遇。

  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8万家增长至35.9万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0.9%。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5万家。

  发展壮大氛围浓厚 社会贡献不断增大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依赖于全社会为其提供滋养丰富的“肥沃土壤”。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更趋浓厚,形成了全社会都尊重、支持、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有关部门加强和媒体合作,开展系列政策宣讲,大力宣介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事迹,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

  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力度,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投身国家重大战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社会贡献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吸纳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程中,共有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产业投入超过1100亿元,惠及超过18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对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加强政策协调和督导落实,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能力建设,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展望未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民营企业的不懈努力,民营经济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8/t20240814_438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