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耀平:大潮激荡彩云南
改革,时间轴线上最耀眼的刻度,历史叙事中最激越的篇章。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拉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帷幕,一系列系统性、整体性的重构措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蓄力赋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要工作”等重要要求,为云南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云南4700万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改革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各族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省级层面共推出贯彻落实中央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配套方案以及自主创新改革方案3000余个,推动党中央提出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目标在云岭大地顺利实现,为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
2022年,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云南单元,一幅独龙族文面老人与国旗深情相拥的照片令国内外观众印象深刻。照片背后,是一个人口较少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宏大叙事。
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创新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全力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创新打造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扎实推动云岭各族儿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时光之针拨到2020年3月,一群由15头亚洲象组成的“短鼻家族”走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北上南归之旅,历时124天,行程1400多公里。“短鼻家族”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顶流”。
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国土面积约占全国4.1%,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嘱托,奋力绘就七彩云南生态画卷。
从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起笔,云南全面完成了州(市)、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全省规划“一张图”系统建设;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国家公园;针对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与治理,加快修订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推行河(湖)长制,严格“两线”“三区”管控;出台“双碳”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2年,云南启动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绿美云南的高颜值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高价值……
七彩云南之美,美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美在天赋异禀的自然生态,美在开放创新的融合互鉴、美美与共。
今年5月8日,《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将昆明托管的边境口岸磨憨所在地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沪滇协作的重要产业园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作为重点“飞地园区”,加快构建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协作机制……这是继2022年5月,昆明托管600多公里外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之后,我省以改革创新思路统筹联动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立足区位优势,推动制度型开放,全力谋创新、促跨越。
“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2021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指出,“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为持续放大“黄金线路”效应,云南进一步完善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机制;进一步深化云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实践,159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为100%,共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80项属全国首创;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落地,不断从省会推广至各州、市;优化边民互市监管流程,推动“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在中老、中越、中缅重点口岸全覆盖,助力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
如今的云南,不仅持续抓住中老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让“早上昆明吃米线,傍晚万象喝咖啡”成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更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中,绘就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图景。
(二)
品质云花,全球出彩。
“云花”是云南的一张名片,更是带动百万群众致富发展的“美丽产业”。
在云南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高峰期每天交易量1100多万枝,40多个品类、30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市场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云南传统优势产业,云花瓣瓣飘香,也在向“芯”发力。近年来,云南自主培育的玫瑰、菊花、绣球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部分已在欧盟注册并推广,花卉新品种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历史性突破。
创新花开出发展果,是云花产业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也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不只是云花,近年来,云茶、云咖、云菜、云果等一批“云字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场深刻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国内走向国际,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决不能再回到老套路、老做法、老模式上去。”
致力改革,向“新”破局。
2022年11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制定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致力于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提出以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为重要抓手,以改革为“关键一招”,加快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坚持资源管理“一盘棋”,云南聚焦能源、矿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物等优势资源,出台系列三年行动,加强资源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
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云南持续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推动重点产业向园区集聚,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
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云南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一系列工作如火如荼展开——
完善沿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口岸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发展蓝图出炉并提速实施,磨憨、瑞丽、河口国际口岸城市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口岸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一批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在创新探索中逐渐成形。
2023年,云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30021亿元,实现了4.4%的增长,历史性地跨越了3万亿元的里程碑,“3815”战略发展目标中的“三年上台阶”稳健启航,步履坚实。
(三)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云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改革成果,见证了初心,温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2022年底,忧心自己在何处打工的马连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查利么村。得益于永仁县政府设立的“幸福里”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服务站,马连丽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还获得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得以安心地在家乡扎根。
听民声、解民忧,找到百姓诉求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云南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利益联结10种模式”转化运用,探索出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沾益区“332”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宾川“企业联产业带农民”等一批联农带农典型经验,让企业、农民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增效、主体壮大、农民增收。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信中说:“一年来,很多人问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特别是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热辣滚烫’。”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幸福指数。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健全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为“一老一小”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明确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
为了以更细“颗粒度”办好民生实事,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教育事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改革落地见效,打造“家门口的医保服务圈”,开展两轮留守儿童走访关爱行动和信息精准化排查工作,创建“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推进“文化润滇”行动探索打造阅读场景、文化艺术、景区体验、文化消费和乡村文化生活等5种文化新空间400余个……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施行,让改革味道更浓、民生成色更足,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具体。
“我们认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仅要让来云南的人们体验‘有风的地方’,也要让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样样好’。”王宁表示,云南将不遗余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期盼的事,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四)
改革之痛,在于刀刃向内;改革之艰,在于自我革新。
2023年8月,普洱市思茅区将整治“躺平式”干部作为贯彻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重要内容,动真碰硬分类处置88名“躺平式”干部,在普洱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云南省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走深走实的一个典型例证。
经过整治,思茅区干部精气神得到充分激发,一批长期搁置的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引进一批企业落地发展。
“没有好的作风,就跑不好新时代的接力赛,跑不出发展的加速度,就闯不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22年2月,在云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读书班上,省委向全省发出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动员令。
2022年2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发布《云南省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
把政治建设作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先手棋”,省委修订了《关于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具体规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印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全省上下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对贯彻落实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任务进行全面梳理,细化为171项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落实。
充分激发“一把手”当“施工队长”的带头示范作用,制定出台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考核办法》,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纳入评议考核重要内容,落实情况纳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考评指标,推动“一把手”抓重大项目、抓招商引资,到基层一线研究问题、推动发展。
通过效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举措,建成全国首家省级建设、全省统一应用的区块链物电同源电子印章平台,建成从省到村五级政务服务大厅1.6万多个,在全国率先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六张清单”,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116个事项集成办理,全国204个事项“跨省通办”。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全程网办率达82%。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样板,完善平安云南建设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建立防汛“1262”精细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从作风顽疾切入,从效能提升破题,云南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坚持用改革精神提升治理能力,一个个横在老百姓心中的阻隔被化解,一道道事关改革发展的隘口被攻克,一项项创新改革的成果被共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云岭大地汇聚起助力改革发展的奔腾活水,展现出万物生发的蓬勃气象。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总体部署,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项一项狠抓落实,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原文链接:https://www.ynrd.gov.cn/html/2024/yaowenzixun_0716/40288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4年商丘区域蓝...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