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安徽合肥:修复矿山生态 重塑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4-07-1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最爱攀登临绝顶,千峰如画尽吾收。6月下旬,记者跟随“庐州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安徽庐江矾山,登临山顶,感受“山中有水,水绕山流,山明水净”的绝妙风光。而在三年前,这里曾满目疮痍——破旧的矿区、千疮百孔的山体和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2021年7月启动的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让昔日废弃矿山重焕勃勃生机,再现“睁眼见绿,迈步进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助力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2024年活动主题为“聚焦矿山生态修复 助力美丽合肥建设”。近年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坚持立良法促善治,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坚持发挥代表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扛起人大使命,为美丽合肥建设作出人大贡献。

  让“生态短板”变成“生态样板”

  进入庐江县矾山镇境内,千年矿山映入眼帘,昔日矿山开采的场景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登临山顶,鸟瞰废弃矿山,满目青翠,芳草如茵,蜂蝶翩跹,鸟语莺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

  

  废弃矾矿换新颜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短短几年前,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

  矾山镇因矾得名,因矿成镇,采矾史迄今已有1400多年。2001年,庐江矾矿全面停产,随着采矿的落幕,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山体和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地群众心头一道深深的创伤。“不要说长草,就连山上流下的水都是五颜六色的,一走到山脚下,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当地一名居民说,采矿区一度没有人愿意靠近。

  2021年7月,庐南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矾山治理区)正式开工建设。“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恢复和重建已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建立稳定、自我维持的植被系统。”庐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志寿介绍,治理的目标主要有重塑地形地貌、恢复植被、使地表水的排放达标以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目前,治理区地表已建立稳定的植被系统,治理区乔、灌、草植被总覆盖率达98%以上;形成多层植被群落系统,每100平方米植被群落中植物物种平均达7种以上,植物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矿业废弃地土壤的酸化趋势、土壤重金属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控制,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形地貌重塑、微地形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地形地貌大大改观。

  如今,矾矿已成为“庐南川藏线”上的重要节点,成为群众休闲游憩的新打卡地,昔日废弃矿山重焕勃勃生机。

  

  在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双顶山“庐南川藏线”六道拐路段,高山云雾与弯曲的公路以及翠绿的茶山交相呼应

  院有梧桐树,自有凤飞来。与矾矿治理工程同步启动的,还有总投资达25亿元的庐江矾矿文旅项目。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依托矾矿工业遗产的丰厚资源,有效保护利用工业的遗存遗迹、标识标记、风情风貌,以历史文脉留存和区域面貌提升为核心动力,打造集“千年矾都、富硒小镇、雅宋老街、康养秘境”为一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旅游圈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旅游+”多业融合发展。

  修复后的庐南矿山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很好地解决了受损山体中高坡水土流失问题,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实现了从“生态创伤”到“绿色增长极”的蜕变。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向前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今日矾山,只此青绿、向美而行。事实上,庐南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只是合肥市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合肥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始于2005年。近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入手,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创造条件逐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调查梳理,合肥市域共有废弃矿山583个,2015年之前治理废弃矿山225个,治理面积1288.05公顷;“十三五”期间治理废弃矿山140个,治理面积586.97公顷;2021年治理废弃矿山22个,治理面积150.42公顷;2022年治理废弃矿山43个,治理面积321.65公顷;2023年治理废弃矿山29个,治理面积229.35公顷。全市矿山生态环境总体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处四级主任科员李龙春介绍,目前,合肥市的矿山修复主要内容包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治理区地形地貌改造、改善水土流失、消除土壤污染、对治理区复绿等。在修复的同时,对废弃矿山“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变“尘封的遗产”为“发展的资产”。

  接下来,合肥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持续向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矿山生态修复中遵循自然规律,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系统修复,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等方式,充分考虑各类场地生态修复的矿山地质安全性、技术经济可行性、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修复方向。按照“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切实落实各方责任,持续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持续开展活动,助力美丽合肥建设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为契机,全面复盘,总结经验,为后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示范性样本。

  作为已连续开展20年的活动,“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从群众的期盼需求出发,着眼群众高度关注的生态环保问题,开展媒体监督和环保宣传。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城建处处长卜赋斌介绍,“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的一种监督模式,与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其他法定监督形式有效结合,在人大监督中引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延伸了监督触角,增强了监督实效,拓宽了人大监督途径,有效地回应了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切。

  近年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责任,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不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下一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围绕环境保护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督,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助推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7/t20240710_438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