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乡村振兴路上履职为民的基层人大代表杨令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连续三届担任枝江市人大代表,现任枝江市马家店街道永收垸村党支部书记的杨令,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村组湾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被村民誉为身边的代言人、带头人、贴心人。

  无惧“烤”验战旱魔

  2021年,在杨令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有人怀疑:“她一个40出头的妇女该担得起事吧,书记哪有那么好当的?”很快,棘手问题就冒了出来。

  前些年,因金湖景区建设改变了水系,村里沟渠渐渐淤堵。2022年,天气持续高温少雨,永收垸村人畜出现饮水困难,2000多亩农作物受旱严重。“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大的一次干旱”“这次大旱,在我们村是60年一遇……”太阳炙烤大地,杨令心急如焚,高温天气造成的干旱让她好一阵子没睡过一个舒坦觉。她与村“两委”、驻村干部想方设法筹集3万多元资金买来柴油发电机、水管、水泵、电线,从金湖、东湖港提水,全力应对旱情。

  “你看看,整条渠都断水了,种蔬菜可是一天都离不了水!你这个村书记、人大代表是怎么当的!”电话响了,三组村民鲜万江在电话那头埋怨说。“你不要急,我们在想办法,最迟两天,水就到你田里了。”回忆那段日子,杨令说自己每天都悬着心,手机24小时开机,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实话当时真有点不想干了,但是一想,抛开书记身份,自己还是人大代表,乡亲们这么多年一直信任我,选我当‘代言人’,就这么撂担子了,对不起“人大代表”这个称号。”杨令很快调整好心态,暗暗下定决心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先保大沟大渠,再疏通小沟小渠,最后还要在沟渠的下游适当的拦坝保水……杨令按照之前商定好的应急预案,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如何不再受旱灾的肆虐?杨令清醒地意识到,办水利,清沟渠,引水蓄水,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真金白银地投入。要是以前,杨令不喜欢也不善于“抛头露面”,可现在,她将人大代表和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有效融合,积极向上作汇报、提建议、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成了她重要工作之一,也渐渐地培养出她“能说会道”“搞事麻利清爽”的新风格,现在,她接受采访、主持“村晚”等样样都干得有模有样。谈到这些变化,她说:“这都得感谢组织的帮助、群众的信任,给我提供了为村民服务的大平台,当代表这些年来,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一个不敢在人群面前说话的腼腆农民蜕变成一个在大大小小场合上都敢为民发声的人了。”

  两年来,在她的大力促推下,永收垸村先后争取到了4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另加上募集的社会捐赠资金7.6万元,共清理村内堰塘6口,新修河道沟渠8500米,栽种树木2200棵,抗旱能力和村内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拓宽产业带民富

  318国道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金湖则是这条景观大道旁一颗美丽的湖泊明珠。近年来,随着金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蓝天、绿岸、净水,数不清的水鸟在湖面上空飞翔,每逢周末、节假日,到金湖湿地公园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时,游客人数可达10万人。可是,紧挨着金湖的永收垸村却没有一家餐馆民宿,更没有配套的娱乐设施,这让杨令痛惜不已。

  “我们做的饭才是真正的农家菜嘛!”村民高凤芹家住二组,正处于金湖景区往返的必经之路上,“看到游客路过,心里直痒痒”。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2022年10月一个傍晚,杨令组织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召开湾子会,商量村里发展路径,征求群众的意见,不少村民纷纷建议开农家乐、办民宿。

  “咱们家家都养鱼,几乎一户一口堰塘,可以搞农家乐、休闲垂钓,把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才是硬道理”“我家的仓库闲着没用,可以改造下,派上用场”……村民纷纷提建议、出点子。

  几经讨论,大伙最终形成了统一意见,即以共享渔庄、共享菜园、休闲采摘等项目为卖点,打造出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乡村美景的永收垸村渔耕文化体验园。

  在杨令的积极奔走和市、镇两级人大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渔耕文化体验园项目顺利启动,初见雏形。2023年3月25日,首届永收垸渔耕文化节在永收垸渔耕文化体验园开幕,现场设置的渔耕文化展厅内陈列颇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成为枝江市以共同缔造理念打造的家门口渔耕文化实践典型。

  进展厅的一座春台夺人眼球,大红颜色,雕花造型,充满历史的沧桑感,一旁的捐赠人写着——谭克海。“老人家把结婚的家具都捐出来了。”杨令以“导游”身份向众人介绍道。

  村民习惯把水塘边的田埂开垦出来种菜。听说建设展厅要占地,村民汪进东二话没说,让出自家的菜园地,不要一分钱补偿。

  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更足了。村里房前屋后环境治理、栽花种草美化环境,让村子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谈到产业发展,杨令说:“现在村里发展大方向已经定了,但是跟其他地方比,我们还是起步晚了,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卯起劲奋力追赶。”

  在一次人大代表视察全市农产品深加工的活动中,杨令受到了启发: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必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过去,永收垸村有两大主导产业,一是水产养殖,二是蔬菜种植。全村养殖面积达1600亩,但靠活鱼鲜销不赚钱,今年1月,杨令组织村里的鱼糕制作能手,开展了传统手工打鱼糕技能大赛,制作手工鱼糕、鱼丸、鱼干、腌制品等特色产品,走出了延长产品链的第一步;在蔬菜种植方面,杨令与村民们多次到外地调研豇豆深加工情况及市场销售情况。去年10月,杨令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发展能人经济,大力支持以村民樊建强为法人的宜昌市美枝味农业科技公司回乡投资建厂,进行豇豆深加工,产品远销广西、湖南等地。目前该企业吸纳村民就业10余人,月营业额达20余万元。2023年永收垸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70万元,并实现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首次分红。

  “会”后有期展风采

  在连续三届担任市人大代表职务的过程中,杨令始终认为,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要当好人大代表必须有一定的人大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否则就会说外行话,更难于履好职。为此,她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人大业务知识,了解人大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在市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她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会议、视察、执法检查、调研、评议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努力补齐自己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在能力方面的“短板”。

  “真正好的建议是从群众中获知的。”杨令坚信这个道理。尽管要处理的村级事务繁多,但她从不忘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每月总要抽出3—5天时间走访群众,并将他们反映的情况详细记录整理后,及时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市人大或政府办理解决。10余年来,杨令先后提交各类建议40余件,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诸多方面。

  参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调查后,杨令觉得农村相较于城市,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存在更多隐患。她主动联系公安部门,邀请防诈专家针对当前常见的骗术及蛊惑群众的手段,结合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为村民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宣传,并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为全村621户1250人登门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增强了村民的防范意识,截至目前,全村无一例网络诈骗案例发生。

  春风轻拂,润物无声。如今的永收垸村不仅有“颜值”,更散发出文明的气质,村里要办什么事,村民们都是积极响应。这不,杨令决定尝试拍摄微视频《法护长江,共守一江清水》,好几位婶婶伯伯争抢出演角色呢。

  虽然连续当了三届的市人大代表,但杨令深知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提交建议的质量不够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存在“短板”。 “我能力有限,只有为群众办点小事实事好事,力所能及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才不会辜负大家选我当代表时的期盼。”

  人大代表源自人民,服务人民永无止境。杨令的履职故事还在继续,在她的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崇高追求。(赵倩)

  责任编辑:李靖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42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