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 | 用我们的方式加油干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何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

  时光的河流奔涌向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永不停歇。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整整45个年头。

  45年来,从162亿元到6万亿元,河南跃升的不仅是GDP,更是发展的质量和成色;45年来,河南的标识,不再只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还有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开放大省、科教大省;45年来,可感的有城乡面貌的改善、文化IP的出圈、科技创新的热络……还有河南发展的动能之变、理念之变,乃至人的精神气质之变。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

  “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河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予我们“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指明了方向。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立柱架梁、落子布局,河南改革开放事业迈向新征程。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谋划推进我省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正加速隆起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矢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形成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科技城、以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以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出台一系列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回望曾经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追忆“四桥一路”彰显的民生情怀,品读“亚细亚商战”演绎的商业传奇,感受“十八罗汉闹中原”呈现的发展活力,体察郑东新区崛起展现的发展雄心,品味郑州航空港的战略眼光和带动效应,感悟“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前瞻眼光和时代视野,怎能不愈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原人民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怎能不感喟中原大地发生的沧海桑田,又怎能不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助力河南成为外商投资新热土、内陆开放新高地;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广聚天下英才;2023世界5G大会链接全球5G创新资源……短短几个月,河南就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积极作为、砥砺奋进,矢志不渝深入推动改革开放。

  时代最有力的语言,就是实干。

  科技起高峰

  人养地,地养人,如何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土地是河南人的命根子,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到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一个农字,改革率先破局,纵深推进。

  一粒种子不必再去“南繁”,就地即可体验一年四季;一片叶子做个“体检”,就可破解桃子甜度、长势等密码;一束小麦和冰草的“联姻”,就可提高小麦产量和抗逆抗病害能力……农业的进步,科技赋能是关键。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加至64.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加至8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已成为河南农业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隆冬时节,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气温降至零下,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揭牌运营,中原农谷再迎12个专家团队,科研热度与日俱增。

  黑麦基因“导航图”、抗除草剂花生新种质、地方鸡基因组系列液相芯片“神农1号”……中原农谷里,“一谷一城一产业集群”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夯实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从郑州红专路上一处不起眼的院落,搬到活力四射的智慧岛上,重建重振后的省科学院,没有围墙、现代感“科技范儿”十足。科研人员的感受最明显,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辉感叹:“有了高精尖的设备,我们研发的精度和深度得到很大提升。”

  从扫描电子显微镜到原子力显微镜,再到高温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从以课题为中心到以项目为牵引,从以科研为主到贯通产学研用……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连“天”接“地”架“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已初具规模。

  一路向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双鹤湖畔,省医学科学院迭代升级、涅槃重生,演绎着新时代“悬壶济世”的佳话。

  2023年10月15日,我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原医学科学城专场活动举行。45岁的海归博士、郑州创泰生物首席科学家陈刚认为,“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来看,重建省医学科学院,让企业找到了一棵背靠的大树。”截至目前,中原医学科学城已引进生物医药企业53家,与12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座“院城产”融合发展的医学科学创新高峰加速崛起。

  16家省实验室、40家省产业研究院、36家省中试基地相继落成,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效运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新活跃度、创新落地转化率实现快速提升。

  观大势、谋大局、干大事,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产业成高原

  在许昌黄河旋风智能化车间,一名工人在电脑显示屏前进行“人机对话”,数百台“体形”巨大的六面顶压机高效工作,经过高温高压“千锤百炼”,柔软的石墨材料摇身变成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质——金刚石。

  “世界超硬材料看中国,中国超硬材料看河南。”从郑州三磨所到一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河南超硬材料异军突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工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3.1%,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河南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红砖墙、天车梁、牛腿柱……郑州市华山路,一度门可罗雀的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大门重启,成为了年轻人最喜欢的Citywalk圣地。

  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郑煤机“三项制度”改革既是形势“逼”出来的,也是企业敢于突破自我横下一条心“豁”出来的,不改革就“死”,唯有改革才有一线生机。

  20多年来,郑煤机通过一次次改革,让老树持续萌发新芽。从“中国第一架”到“世界第一高”,郑煤机液压支架的产量、数量、品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郑煤机探索出了一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道路,也为全省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范本。

  豫信电子科技集团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带动我省数字化转型;豫地科技集团组成地勘航母舰队,高效推进重塑性改革,36支队伍“握指成拳”,成为行业领头雁;河南投资集团黄河鲲鹏生态培育成效显现,“Huanghe”品牌服务器量产下线……在国企改革的接力赛中,河南国企跑出加速度。

  改革,让河南国有经济实现了“整体领先、个体出彩”;改革,让科创星火在中原大地呈燎原之势,照亮了厚重河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2年到2022年,河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最初的300余家发展到16583家,总量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21.5%大幅提高到45.1%……

  河南超硬材料生产能力全球第一、速冻食品全国产销量第一、起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盾构机、特高压装备、超聚变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高端产品,被称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经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链出新质生产力,链出中原新动能。河南培育壮大7大产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全面对标制造强国战略,吹响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的“集结哨”和“冲锋号”,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引领带动,推动产业迈入中高端、关键环。

  省长王凯强调,“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新热潮,培育新优势提升新动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设备、生物制药……瞄准新兴科技方向精心“播种”、悉心“育种”,产业发展将持续焕发新动能、闯出新天地。

  开放建高地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中国,“咖啡浓度”高的地方不仅有咖啡豆产地云南、海南,咖啡的主要销售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有河南省濮阳县。

  郑州荥阳人、80后、理工男,第一次见到王水永,你很难把他和咖啡工厂联系起来。原本在郑州从事生态农业的他,掌握了果蔬冻干技术。2018年,他接到了一个“冻干咖啡”的加工订单,从此与咖啡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意开创咖啡新事业的王水永,巧遇濮阳县的招商热情。2019年11月22日签订合作协议,2020年3月开工建设,2022年9月完成试生产……

  如今,这家在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中国(濮阳)埃塞咖啡加工产业示范园里的咖啡工厂,打通了从咖啡烘焙、萃取到冻干的全生产链,让既不邻近原料产地,又不靠着主销区的濮阳县“潮”味儿十足。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做大特色产业是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激活区域发展的一池春水。

  “企业开办+N项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妥、一日办结”;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做法,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河南坚持把优化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到新方位、大逻辑中谋划推进,以务实开放的举措,持续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谁能想到,整天把“中”挂在嘴边的河南人,把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

  以做优做强物流枢纽为突破口,河南创新推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协同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影响力稳步上升。10年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海外仓”成为河南“网上丝绸之路”发展新优势,中欧班列(中豫号)集货范围覆盖全国3/4区域,境外网络遍布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河南不断书写着“后卫”变“前锋”的传奇,谱写着内陆开放新高地发展新篇章。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浇灌着未来。

  人到45岁,就会少了稚嫩、多了从容,长了见识、有了底气。人生如此,事业亦然。

  45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巨大成功,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一点也没减。

  大山大河大中原,大有大的优势,但大也有大的难题。我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与高质量、现代化的要求有差距。

  手里抓着这么多难题,我们该怎么办?唯有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桎梏,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唯有不断提高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能力、锻造作风,抓住要害、踩在点上、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统一。

  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们还要依靠改革开放夺取明天的丰收。

  寒冬季节,2023年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再次来到实验室,带领着团队进行课题研究。

  “有一种很强的紧迫感,时间不等人,我们要加快进度。”作为神农种业实验室畜禽领域首席科学家,康相涛院士以“挑战极限”的方式谋技术创新。

  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抓改革,都要矢志不移,敢想敢干,既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也勇于挑战极限不怕失败。

  发展的底色由实干定义,改革开放的成色靠能力作风保障。

  能力进高阶

  咬定目标不放松。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符合河南实际,契合群众期盼,绘就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宏伟蓝图。

  高楼万丈平地起,指望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现代化不现实,外部环境越是复杂严峻,内部越是压力叠加,越考验耐力定力,越要负重前行。无论是破解转型困局还是创新突围,都有不少难关要过、有很多难题要解,拼的是韧劲、比的是毅力,都需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魄,唯有脚踏实地、披荆斩棘、爬坡过坎、跋山涉水勇向前。

  千万经营主体、近1亿人口消费市场、6万亿元经济总量,不断做大河南经济底盘,潜力才更足,上升空间才更大;超聚变、比亚迪、宁德时代……紧抓龙头带动,产业集聚的效应才更强;连续十期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所以积累上万个重点项目,带来超十万亿元投资,产业“含新量”“含金量”更足;“万人助万企”,7万多干部派驻企业,全力拼经济,发展信心更强,环境更优。

  路再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

  提升能力敢拼抢。

  扪心自问,5G浪潮汹涌,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我们能不能跟上时代节拍,有没有似懂非懂、浅尝辄止?拉高标杆检视,兄弟省份你追我赶,不走出舒适圈,就必然沦为平庸。

  形势倒逼、目标倒逼,必须拿出“金刚钻”、亮出硬功夫。

  “通过调研活动,让我对文旅产业融合业态有了新认识,也锻炼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青年干部张捷说。省直机关青年干部在洛阳开展蹲点调研,青年干部在调研活动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真本事。

  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到常态化淬炼能力作风,重点事困难事是练兵场,会干事干成事是试金石。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先进拓思路,带着问题寻对策,我们怎么办?培训村党支部书记、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乡村振兴领头雁能力素质怎么提升?

  锻造能力作风,学干结合、知行合一,加强知识更新、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增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狠抓落实钉钉子。

  现代化河南建设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成实景图,关键看落实,要画好“施工图”、分好“责任田”、定好“时间表”。

  不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把中央精神吃透,怎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不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怎能实现率先领跑?不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圈,河南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哪里来?

  地位的凸显、影响的扩大、成绩的取得,都是务实重干、狠抓落实的结果。

  展望未来,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更高,必须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真刀真枪、丁是丁卯是卯解决问题,鼓实劲、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

  岁末,两院院士增选,常俊标、赵中伟等6人当选;济郑高铁呼啸而过,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嵩山实验室发布两项重要科研成果;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工程在郑州正式启动建设……

  中原大地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在升腾,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的气质在升华。

  务实重干没有终点,改革开放未有穷期。用我们的方式加油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12-18/1895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