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把读书的种子种到心里面

发布时间:2024-05-1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上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发起人李翠利。

  电话接通的一瞬间,首先传来的是一阵嘈杂声夹杂着孩子的欢笑声。

  “孩子们刚放学,我正带着他们看书呢。”李翠利声音爽朗。

  对李翠利的采访,就从这间小小的书屋说起。十余年来,在这间名为“微光书苑”的书屋里,李翠利亲历了乡村孩子从不读书到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求,见证了阅读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感受了父老乡亲和村庄因阅读而带来的改变。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李翠利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5年,她在村里开了一间小超市谋生。来来往往间,李翠利总觉得,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好像还缺点儿啥。

  李翠利之所以建书屋,还要从一场乡村表演说起。2008年,村里来了个演出队,吸引了众多村民,其中还有不少孩子。但演出开始后,李翠利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低俗的内容让她赶忙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

  “不能让这种低俗的表演影响到孩子。”李翠利作了个决定:在村里建个书屋,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李翠利从小就爱看书,家中收藏了200多本书。她又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把这些书摆在自家超市的货架上,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墙上。小书屋就这样开张了。

  书屋成立之初,尽管免费,但前来看书、借书的村民并不多,甚至还有人对她颇有微词:“怎么管那么多,你管我爱不爱看书呢。”面对质疑和误解,李翠利并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用发糖吃、送礼品等方式吸引、鼓励村民尤其是孩子们来看书,引导父老乡亲养成阅读习惯。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李翠利的书屋藏书规模达5000多册,每天只要超市开着,书屋就开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书屋。李翠利也总结出“提供借阅便利,配套奖励措施,营造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志愿人才,集合多方力量,服务时代发展”的48字乡村阅读推广法,以不要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不分职业,无论老幼、远乡近邻、行走过客均可借阅的“零门槛”借阅模式在乡村推广阅读。

  这两年,李翠利又把阅读推广的重点放到家庭阅读,鼓励村民们把书带回自己家里看,隔一段时间就来交换。这个举动不但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也扩展了书屋的功能,成为书籍流动站。几十个家庭阅读点,辐射了更多的受众人群,让阅读走进了更多村民的家中。

  “微光书苑”逐渐发展壮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书籍、给予指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到阅读推广中。2013年,村里的农家书屋与“微光书苑”相互融合,书籍保有量常年保持在5000册左右,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志愿力量的有效对接。书屋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不但有各种读书活动,还会放映电影,组织各种讲座。2021年,李翠利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村妇联主任。这让她的服务对象从主要是青少年儿童群体,扩大到乡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助力乡村女性成长,成为她努力的新目标。

  一路走来,李翠利累并快乐着。2022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进论坛暨2022“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李翠利入选“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李翠利对如何继续在乡村推广阅读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李翠利提出关于助力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支持更多力量多渠道参与乡村阅读推广事业。同时,落实管理员工作经费,将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纳入图书馆总分馆管理员范围,更好地推动所在地区农家书屋的提升和发展。

  “种下种子才能长苗,才有盼头。”李翠利对于父亲的这句话一直铭刻于心。她始终认为,把读书的种子种到心里面,终将会长出文化的森林,结出回馈社会的果实。她希望,“微光书苑”的这束“光”能够继续照亮更多人的内心。(朱宁宁)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4/t20240423_4366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