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代表风采】王洪斌:躬身力行的文物“守望人”

发布时间:2024-04-16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人大网

  从对文物一无所知到成果丰硕,三十余年来,他满怀着对文物的热忱,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默默守护着文物,守望着地方历史文化,为陆良县文物修复、保护、管理、普查、展览和合理利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曲靖市陆良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县博物馆馆长王洪斌。

  

  

  

  矢志不渝 逐梦文物保护

  1987年,王洪斌从部队退伍,被安置到陆良县文物管理所工作,非科班出身的他,要在文保岗位得到认可、做出成绩,唯有加倍付出。凭借在部队中培养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他坚持从最基础的地方学起,为了弄清楚文物的情况,他用一辆自行车作代步工具,走遍了许多文物遗迹点。“最远的时候,我骑自行车,一天来回就有20多公里。”哪怕过了30余年,王洪斌回想起来,依旧觉得记忆深刻。

  通过自身努力,几年时间,王洪斌从文物保护工作的“门外汉”蜕变为“业务通”。三十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职员一直做到所长(馆长),从对文物保护工作一窍不通,到发表出版《大爨探秘》《解读爨龙颜碑》等众多考古研究文章和学术专著,得到省、市文博系统的广泛认可。一路走来,无论岗位如何、身份如何,他都持之以恒地把精力投入到了他毕生热爱的文物博物事业之中。

  

  热血丹心 守护陆良文化根脉

  陆良是爨文化的发源地,爨龙颜碑被誉为“天下第一神品”,迄今已有1560年;大觉寺始建于元朝初期,堪称“云南省元、明建筑精华”。

  过去,陆良县许多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由于受到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为使文物得到保护,王洪斌四处奔走,在他的努力下,爨龙颜碑碑亭得到修缮、大觉寺千佛塔旁古树得以迁移和妥善保护,并且还指导修缮了县内众多文物保护单位。

  王洪斌深知文物保护并非就是保守守旧,而是需要用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来重新解读,让文物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新生。他创造性地把文物资源保护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使大觉寺古建筑群步入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良性轨道,此运作模式被云南省文物界称为“陆良模式”,成为云南文物保护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

  陆良县博物馆在他的努力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一座没有馆藏文物的博物馆现发展成为馆藏种类丰富,数量达两千余件的综合性博物馆。他还通过推出解读爨龙颜碑碑文系列短视频、开通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让爨文化进入群众生活中,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

  

  担当有为立足岗位更好履职尽责

  王洪斌在当选省人大代表后,珍惜每次代表学习培训的机会,他主动深入学习人大制定的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知识,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从文物行业走出的人大代表,应该为文物“发声”,为文物保护建言献策。在履职过程中,他多次为文物保护建言献策。他将陆良文物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认真分析研究,撰写了陆良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深层思考,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在每次省、市人代会期间,他都会熟读弄懂报告内容,回到工作岗位后,第一时间结合工作实际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宣讲人代会精神,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把会议精神融入日常文物保护工作及爨文化研究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遗产也是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洪斌多年来立足岗位职能,常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村落古寨、古迹遗址间追溯历史渊源,践行使命担当,他为能够成为文物“守望人”,为陆良的历史续根、文化续脉而感到骄傲。(冯晶玲)


原文链接:http://www.ynrd.gov.cn/html/2024/daibiaofengcai_0411/274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