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人大代表陶小梅:赓续“代表妈妈”的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3-10-24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人大网

  

  

  “陶妈妈,自从我妈妈走后,您是我唯一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我想每天都来找你玩儿,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亲妈妈......”这是留守儿童星星(化名)信里的一句话。不仅说出了对“陶妈妈”的喜爱,更表达了留守儿童渴望陪伴的心声。

  星星口中的“陶妈妈”叫陶小梅,今年31岁,是兴文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僰王山镇太安社区村的“童伴妈妈”。她时常陪伴着全村50余名留守儿童,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陶妈妈”。

  曾经的太安村,山高路远、产业单一、交通闭塞,是典型的贫困村。外出务工成了大多数村民的选择,因此,全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父爱母爱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弊端,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的封闭自卑,不良的行为习惯等等,他们的抚养和教育,成了全村父老的一块“心病”。

  

  

  

  2018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太安社区村成立“童伴之家“,当时作为太安社区村妇女主任,镇人大代表的熊德琼(陶小梅母亲)自愿担起了“童伴妈妈”,也就在这一年还在深圳工作的陶小梅想到利用家乡石林资源发展旅游业,于是返乡创业开办农家乐。

  “自己的亲外孙不带,为何要去照顾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起初,陶小梅对母亲坚持的这份工作并不理解,也没认识到它的价值。“你能带我去看一下那些留守儿童吗?”陶小梅向母亲提出一起到留守儿童家探望的要求。正是那次家访,陶小梅转变了想法,决定女成母业,成为“童伴妈妈”。

  

  

  

  第一次走访留守儿童时见到的场景陶小梅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户位于村子边缘,靠近山脚的家庭,没有装修的平房显得破旧。大门开着,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碗冷饭,和着两个土豆孤零零地吃着。熊妈妈告诉女儿,小男孩的妈妈已经离家出走,父亲患有严重听力障碍,要依靠助听器辅助才能听到声音,平时照看他的主要是年迈的爷爷、奶奶。

  “小朋友很内向,眼神总是躲闪。”陶小梅回忆,就是那一瞬间,她决定要接力母亲做“童伴妈妈”给全村留守儿童爱的温暖。可喜的是,经过四年陪伴,当年内向的小男孩变得开朗,每次活动,他总是最先展现自己。

  “对我来说,‘童伴妈妈’不仅是称呼,更是爱与责任。”平时,陶小梅除了要维持“童伴之家”的正常开放,还会留心每个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心理状态。“我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是父母出去打工,还是家庭离异又或是有父母离世,有针对性地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作为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的陶小梅,每次开人代会,她的发言和建议都体现着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我不仅要让孩子们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更重要的是做连接亲情的纽带,做选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选民群众服务。”陶小梅还通过微信建立了太安村童伴之家家长群,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同时也让孩子感觉父母一直在关注着自己。

  

  

  

  2021年,太安社区村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宜宾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联系帮扶太安村,通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助和宣传,陶小梅和太安社区村孩子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很多爱心人士跋山涉水过来看望孩子们并捐钱捐物;还有爱心人士对他们长期资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陶小梅深知,人民赋予的不只是“人大代表”这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在母亲的期待、社会的支持和人大代表使命的驱动下,陶小梅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对孩子们的承诺。“每一次孩子们与我相见时的激动模样,想妈妈的时候趴在我怀里痛哭流泪的样子,考试成绩出来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几天不见会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想你了。在我的心里,守护这群孩子们已经成为我的使命和追求。”


原文链接:http://www.scspc.gov.cn/dbgz/dbfc/202310/t20231023_452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