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全国工作 > 正文

乡村治理方式没有标准答案 但有这些好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9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走进新时代农村,处处都是新风貌。合作社里致富忙,文化广场欢乐多。田间地头不仅有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有体验农事的游客。有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党员干部亮身份、干劲足,带领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中,乡村治理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也随之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机制。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些年,浙江、江西、河南、四川等地探索出一些新做法、新经验。

  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不断转化为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川省古蔺县有个凤凰村。近年来,在政策指引和帮扶下,村里引进“稻鱼共生”技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让这片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村民邱顺尧,30多岁,返乡创业,流转承包了几十亩梯田。“家门口越来越红火了,我们既能挣钱还能顾家。”说起山乡巨变,邱顺尧笑容满面。可一提到“家”,他又有一连串的期盼:“希望提高农村教学水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改善村、镇医疗条件,让老人看病更方便”“希望村里的文娱设施更多些,让平时生活更丰富”……

  从有到优、从少到多,邱顺尧对美好生活的盼头,正是很多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一路走、一路看,广大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不断转化为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化驻村帮扶,让农民致富更有信心。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访村情、听民声、抓特色产业、找市场销路,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提升足。

  优化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村两委想方设法拉项目、筹资金,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干得热火朝天,供水、道路、改厕、亮化、绿化等问题被逐一解决,治安防控、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强化民生保障,让百姓心窝更加温暖。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鼓励引导机关干部常下基层调研,从而制定更多的惠民政策,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医疗、上学等一道道难题。

  …………

  中午11点左右,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蒋家池头村的“孝膳堂”老年食堂,红烧肉、油焖笋、清炒菠菜、番茄蛋花汤,菜品挺丰盛。87岁老人王国尧竖起大拇指,“饭菜实惠又可口。”

  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伦说,村里老龄化程度较高,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00人左右,占村总人口四成,并且老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老人一日三餐往往将就对付,有的做一顿饭吃几天。

  2017年7月,蒋家池头村办起老年食堂,并采取“政府补一点、老人付一点、企业捐一点、志愿者助一点、菜园供一点”的方式运营至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人们吃得舒心,我们就安心。”陈伦说。

  调研采访中,“土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是农民的“命根子”,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与梦想。

  以前,村民经常为田地的边界、权属争来争去;土地确权后,村民又开始思考“自己种还是租出去”。等到流转了,村民总会盼着收益多一点,有时还会盘算收益分配是否公平……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德敏讲述着农民群众的期待。

  群众的关注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近年来,战旗村村两委一直在土地上做文章,盘活资源、谋求发展。其间,土地确权、土地改革、征地拆迁、承包经营,每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村干部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耐心沟通解民忧,集思广益汇民智,张榜公开安民心。

  如今,战旗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5万元。“有的村民流转土地有一笔收入,回到承包土地的企业工厂务工,又有一笔收入。到了年底,村集体经济还有分红,日子舒心着呢。”高德敏说。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群众需求不断变化,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坚如磐石。

  各地投入乡村的资源越来越多,投身乡村的力量也越来越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这样表达心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重点解决什么、推进什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不断健全完善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次次为民服务中,一项项民生工程中,各地探索了大量鲜活治理经验,以党建为引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以“自治”凝心聚力。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推出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重点的“党建统领·四共四筹”特色机制,美丽乡村怎么建、建什么,村两委带领村民共同谋划、群策群力。

  以“法治”规范治理。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群众的行为,其中制定村规民约37条,凡事都按规矩办。在红白喜事方面,各家待客都不超过规定桌数,超过的需报村红白理事会进一步商定,没有一个人例外。

  以“德治”春风化雨。在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圳头古村,一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鼓板乐演奏队将移风易俗与传统艺术相融合,用简单易懂易传唱的方式倡导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摒弃陋习。

  不少地方围绕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进行集成式创新,四川省成都市就从体制机制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同步发力,让体系更具活力——

  在体制机制上,市、县两级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等统筹起来,破解过去基层治理“九龙治水”局面。一系列改革举措就此铺开:建立城乡社区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撤除不合理承担的事项;推动“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管理机制改革,解决乡镇、街道统筹能力不足问题……

  在精神文化层面,乡土文化是父老乡亲的精神纽带,有助于邻里守望、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在成都,通过院坝会、坝坝会,党员、干部、群众经常围坐在一起,唠家常、谈诉求、提建议。

  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的农夫记忆景区内,体验耕地、品尝坝坝宴,到此郊游的人络绎不绝。景区火起来,秘诀就在“打平伙、九大碗”。这是一种传统民俗,有的出油米、有的出酒菜、有的出碗筷,共办一桌席,同饮一堂酒。

  “一听说村里要‘打平伙’,大家都来‘吃席’了。”先锋村党组织负责人任健说,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就是借鉴了这一传统:“打平伙”的一个特征是责任分工明确,“席”上明确村集体做外面、做看点,村民做里面、做卖点。村两委牵头制定整治方案,办好规划设计、管网改造、道路修建;村民按标准自主实施改水、改厕、改习惯、院落整治、产业植入。党员干部群众相互帮着干、比着干,乡村治理很快呈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

  提升组织力,治理有活力。各地各部门强化以党的领导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矩阵,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越来越被抓牢抓实,抓出了成效。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只有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确保“三治融合”不流于形式。

  还有的干部说,尊重基层创新力创造力是“三治融合”的关键,只有充分放权,才能促进群众对“三治融合”的认同和参与,不断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

  治理体系作用发挥得如何,全在于人,不少基层干部提出建议,要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政治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说:“打造农村善治新格局,需要锻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乡村干部队伍,勇于创新突破,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为民服务中更好地凝聚人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的载体、形式

  走进孟津区小浪底镇明达村,树木翠绿、街道整洁,红墙灰瓦的民居古朴自然。村子为啥这么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瑞安介绍了很多“治村”的好办法——

  党员联户。将300余户农户划片,28名在村党员分包联系。他们走家串户,宣传环保政策,遇到危房、旱厕、养殖场地带来的“脏乱差”,引导群众改,主动帮一把。

  设立路长。村里道路全部命名挂牌,村干部、在村党员、村民代表都有各自的责任路段,村民负责自家门前屋后,责任明细、工作标准全部上墙,公示公开、相互监督。

  开展评比。每年评选表彰“五美庭院”“最美明达人”等,通过文化墙展示出来,在组之间、户之间形成了争先竞彩的浓厚氛围。

  …………

  乡村治理机制已成、方向已明,亟须新打法、新路径来实现。

  “现在方便多了!以前办事要县里、镇里、村里来回跑。现在有了网格员,可以请他们帮忙。”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水西村村民韩福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信丰县探索打造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法,即划小划细治理单元,吸纳村里的党员、群众加入网格员队伍,通过“走进群众—发现问题—平台上报—问题派单—情况反馈—跟踪销号”6个步骤,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及时、为民服务更精细。

  从水西村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会昌县小密乡莲塘村,一场乡风文明积分兑换活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村民们纷纷拿出“会农码”展示积分,兑换各式各样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

  莲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邹水莲介绍,会昌县积极开展家庭文明信用管理,大力推广一人一户“会农码”,引导农户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换积分、兑商品、显价值,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去年,有名邻村村民主动向乡教育基金会捐款1万元,成为积分大户,被表彰为热心公益示范户。大家都赞不绝口。”

  调研采访中,记者走到哪、看到哪,处处都有“金点子”“好法子”。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各种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屡见不鲜。

  有的地方推进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村级“三资”等信息,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了解;社保、医保等业务,足不出户可以网上办理;村务微信群成了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的主阵地;“雪亮工程”让广大农民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有的地方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群众按流程办事、干部按规则履职,着力防范和解决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小微权力腐败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地方用好用活“党建+”,通过联建共建,推进事务共商、工作共推、责任共担,协调解决跨区域矛盾纠纷,实现共同发展。

  曾经,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南山塘)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北山塘)一河之隔、一桥相连,发展程度却不相同。2017年6月,南北山塘成立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依托“毗邻党建”平台,打破区域壁垒,不断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打造了8平方公里的明月山塘景区。

  “有了党建作纽带,南北两个山塘村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如今的互补关系。”广陈镇党委书记李夏岚说,两地基层党组织通过联组学习等形式开展集中交流研讨,推动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如拔除两地交界农村区域限宽墩、限高杆10余处,平湖城乡公交207路、廊下2路等实现跨界衔接。两地还每年共同举办活动,加强人文交流、情感融合,真正实现“化干戈为玉帛”。

  …………

  党建聚合力,创新促发展。如今,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清单制,治理方式持续创新,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接受采访的党员干部群众表示,“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办法更多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只要不断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不断增强。

  调研采访中,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群众提出,“乡村治理,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心里走、往实里干”“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照搬照抄”“乡村治理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实际、能够奏效、群众信服、经得起检验的,就是好答案”……

  新征程上,乡村治理任重道远。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原文链接:http://www.fjrd.gov.cn/ct/3-18382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