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征求《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意见
《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现予以公布,欢迎于2023年8月28日前提出修改意见。
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养护与维修
第四章 设施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市道路、桥涵、排水、照明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与管理。
供电、供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市容环卫、通信、国防、消防、防洪、广播电视、轨道交通、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等其他公共设施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政设施管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创新、保障安全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工作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功能为先、品质为要,系统化布局、高标准设计、分步式推进,适度超前建设市政设施,注重市政设施功能和质量,定期开展市政设施体检,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构建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加快停车、充换电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市政设施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市政设施管理服务融合,提高市政设施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治理效能。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市政设施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市政设施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市政设施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行政、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政设施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损坏市政设施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维护市政设施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市政设施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专项规划的编制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其主要内容应当纳入详细规划。
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市政设施年度建设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市政设施建设应当按照公益性、经营性的不同性质,确定合适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建设的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国内外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市政设施,支持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市政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项目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尊重经济规律,善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投资分工,分类确定市政设施的项目性质、投资主体、投融资模式,健全融资体系,加快推进各类市政设施投资项目落地。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服务效率,为市政设施建设运营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
第九条政府投资的市政设施由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或者政府委托的其他单位组织建设。
社会投资的市政设施由投资主体或者其委托的单位组织建设。
城市居住区、开发区内的配套市政设施及其与外部市政设施衔接的部分,应当分别纳入居住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计划,同步建设。
第十条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十一条市政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任务。
第十二条市政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市政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同步建设市政设施安全运行的信息监控设施,纳入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等开放共享、互联互通。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设施,应当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十四条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交通信号、视频监控、广播电视等依附于城市道路、桥涵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桥涵同步建设。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当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应当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约化建设原则,有效整合和规范设置依附于城市道路、桥涵的各种杆线等设施,推进架空线入地整治和综合杆建设。
第十五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分段完成的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路段或者单项工程,可以分段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可以先行交付使用。
第十六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工期、造价编制和结算,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制定的规范、标准、计价依据。
第十七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
第十八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基础技术资料和工程验收、工程保修等资料,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向所在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符合规定的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档案。
第三章养护与维修
第十九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管理的市政设施,由其委托的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专业单位负责巡查、检测、养护、维修;其他市政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专业单位负责巡查、检测、养护、维修。
第二十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对其管理的市政设施,应当按照市政设施的等级、数量和养护、维修定额逐年核定养护、维修经费。
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对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承担市政设施巡查、检测、养护、维修任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政设施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巡查、检测、养护、维修,市政设施缺失、损坏的应当及时修复。
依附于城市道路、桥涵的各种管线、杆线、护栏、井盖等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出现缺损时,有关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修复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督促产权单位恢复设施完好。
发现市政设施缺损影响公共安全时,有关产权单位应当先行采取警示性措施。
第二十二条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行人和通行车辆的安全。
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作业应当避开交通高峰时间,采用低噪声、防扬尘的施工设备和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抢修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四章设施管理
第二十四条未经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由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经批准占道施工、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挖掘修复费,费用的收取、使用按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在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需求不足时,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区域停车资源供求状况、道路通行条件和承载能力,在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公开透明、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决定设置临时占道停车位。但是在城市主干道、快速路,桥梁、隧道及其连接线、匝道路面、道路交叉口等地点,不得设置临时占道停车位。
设置临时占道停车位,不得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符合无障碍标准。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桥梁、道路、路灯上敷设管线、设置广告牌或者其它悬挂物,应当经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桥梁档案和检测评估制度,组织实施城市桥梁检测评估,加强对城市桥梁巡查、检测活动的监管。
城市桥梁产权人或者委托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城市桥梁进行检测评估。
第二十九条使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的,应当制定使用方案并报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同意。桥梁桥下空间使用应当在保证桥梁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基础上,优先满足公交场站、市政应急保障、公共停车位等城市交通运行基本需求。
第三十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对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运行。
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未达标的,应当限期治理。
第三十一条城市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在雨水、污水分流区域,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减轻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第三十二条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要求排放污水;未取得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不得向公共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第三十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收取污水处理费。
第三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
拆除、改动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拆除、改动方案,报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审核,并承担重建、改建和采取临时措施的费用。
第三十五条在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保护范围内,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可能影响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公共排水设施的维护运营单位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功能性和景观性照明设施。
城市照明应当推广应用新光源、新材料、新技术,实现城市照明设施高效、低碳、节能、环保。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拆除、改动、迁移城市照明设施。因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或者拆除、改动、迁移城市照明设施的,应当经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批准,并承担所需费用。
工程建设施工影响城市功能性照明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安装符合城市照明设施技术规范要求的临时照明设施。工程竣工后,应当恢复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城市功能性照明设施。
第三十八条经批准进行市政设施施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临时封闭交通的,应当经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二)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压)或者挖掘;
(三)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
(四)挖掘、修复施工由市政设施专业养护、维修单位实施,并及时清理现场,经市政设施主管部门验收;
(五)从事管网维护、应急排水、井下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警示标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坠落、车辆陷落,并及时复原窨井盖,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由市政设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在桥梁、道路、路灯上敷设管线、设置广告牌或者其它悬挂物的,由市政设施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压)、挖掘、拆除、改动、迁移、损坏市政设施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盗窃市政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第四十二条市政设施主管部门、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市政设施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城市道路设施,是指规划红线以内道路及其地上、地下附属设施,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道路分隔带、路肩、路边坡、路边沟、路边广场、步行街、临时占道停车位,以及与道路同步移交的挡土墙、路名牌、护栏、各类杆件、地下综合管廊等。
(二)城市桥涵设施,包括跨河桥、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涵洞、隧道,以及桥名牌、挡土墙、桥栏杆、人行扶梯、限高限长限载标志牌、桥梁测量标志等桥涵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雨水井、检查井、排水沟渠、泵站、污水处理厂(站)等。
(四)城市照明设施,包括城市范围内道路、街巷、桥梁、河道、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建(构)筑物外立面等处的功能性和景观性照明设施。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的说明
——2023年7月25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常业军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说明如下。
一、修订的必要性
(一)修订条例是落实中央关于城市工作决策部署的要求。1997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4、2010年两次进行个别条款修改,为我省市政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基本规律。党的二十大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作出系统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亟待修订完善《条例》。
(二)修订条例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优、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病”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影响了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城市品质、更美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供和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有必要抓紧修订《条例》。
近年来,国务院制定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修改了《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条例》部分内容已与上位法不相一致,为了维护法制统一,有必要及时修订《条例》。
二、修订过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向省政府报送了提请审议《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请示。收文后,省司法厅多次书面征求各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赴池州市、合肥市实地调研,认真听取基层单位和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法律和市政行业专家的意见。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学习对标上海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形成了《条例(修订草案)》。2023年7月4日,省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修订草案)》。
三、主要内容
《条例(修订草案)》对《条例》的修订,包括删除6条、新增8条、修改35条,修订后共6章45条。
(一)完善市政设施功能。一是提出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总要求(第一条)。二是注重市政设施功能和质量。适度超前建设市政设施,开展市政设施体检,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构建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第四条)。三是探索更有效投融资方式。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投资分工,分类确定市政设施的项目性质、投资主体、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市政设施,支持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市政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项目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市政设施建设运营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第八条)。
(二)提升规划建设水平。一是完善项目建设的招标投标、档案管理、桥梁检测等制度(第十条、第十八条、第二十八条)。二是同步建设安全运行的信息监控设施,纳入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第十三条)。三是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地上综合杆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当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有效整合和规范设置依附于城市道路、桥涵的各种杆线等设施,推进架空线入地整治和综合杆建设(第十四条)。
(三)突出治理“城市病”。一是新增利用城市道路、桥下空间等设置临时占道停车位规定,解决停车难问题(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二是新增海绵城市建设条款,修订污水排放规定,解决水环境问题(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三是保障市政设施运行安全,解决各种管线、杆线、护栏、井盖等设施发生缺损、影响出行安全问题(第二十一条)。
此外,还新增了推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工艺、设备(第二十二条、第三十六条),删除了与上位法重复的法律责任条款,修改了与上位法不一致的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第五章)。
《条例(修订草案)》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原文链接:http://www.ahrd.gov.cn/article.jsp?strId=16905287065473482&strColId=f69d3407bf0b4333a78d8252f4d24261&strWebSiteId=144886556084700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人民...
2024-11-24自治区领导在拉萨市调...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