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论坛 > 正文

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 关于公布《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7-21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草案)》已经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步审议。为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经研究决定,将该法规草案通过海南人大网(http://www.hainanpc.net)全文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欢迎社会各界对该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出,也可以书面形式寄送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止时间:2023年8月14日。邮编:570203,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联系电话兼传真:65332384 电子邮箱:hnsrdcwhfgc@163.com

  附件:《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草案)》

  

   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

   2023年7月21日

  

  附件

  

  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

  (草案)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综合行政执法,是指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范围内,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队伍,由一个部门依法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职权的行政执法活动。具体改革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并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确定具体部门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和综合指导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市、县、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的统筹协调、规范指导等工作。

  第四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具体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派出机构,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相应的综合行政执法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乡镇、街道)按照规定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法律法规规定和承接的执法事项范围内,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执法活动。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应执法事项的业务指导部门,应当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业务的指导、规范和监督,组织协调开展跨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工作。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履行政策指导、行业监管、风险研判等职责,负责行业日常监管工作。

  第六条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提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七条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编制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并公布实施,同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和各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的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在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基础上增加执法事项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在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中,选择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高频多发、易发现易处置的执法事项,确定本市、县、自治县的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

  第八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和清单的实施情况定期组织评估,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动以及评估结果、部门职责调整等情况,按照编制程序对目录和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统一执法办案程序和文书格式,统一执法制式服装、标志以及车辆和办公场所等标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第十条本省推行包容审慎行政执法。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结合执法实际,编制本领域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当事人决定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通过责令改正、提醒、告诫等措施,教育引导当事人及时改正,自觉守法。

  第十一条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执法事项清单列明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执法活动;可以根据执法协作工作需要,参加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十二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规定聘用辅助人员,实行额度管理。配置额度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商同级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协调解决综合行政执法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对改革履职过程中出现失误错误的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业务衔接和协同管理,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第十四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发现部门职责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依法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通知当事人限期改正或者补办相关手续;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在十日内将涉嫌行政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移送。

  为防止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全过程录音录像等措施固定证据。

  第十五条业务主管部门移送线索时,应当出具线索移送函,并附有载明涉嫌行政违法行为发生或者发现时间、地点、基本事实的说明和相关证据材料。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收到业务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行政违法问题线索,应当依法开展核查,并将是否立案意见和案件处理结果在决定作出后五个工作日内反馈业务主管部门。情况紧急或者不及时核查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进行核查。

  业务主管部门依法获取的证据材料,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经查证属实,符合证据效力要求的,可以作为行政执法证据使用。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案件的证据材料涉及技术鉴定等专业意见,属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职责范围事项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请求函之日起十五日内出具专业意见并附相关依据;不能按时提供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明确答复期限。

  第十六条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涉嫌行政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多发易发违法行为事项进行重点巡查。

  业务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的多个检查事项,应当尽可能合并,在同一时间开展检查、调查。

  第十七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与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请示汇报、沟通协调等工作机制,发现跨区域违法行为可以提请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跨区域行政执法。

  第十八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执法频率高、专业性强且监管与执法要求高的领域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派驻执法队伍。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发生职责分工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本级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协调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发生职责分工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协调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由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提请省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建立健全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工作协助等制度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第二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大数据管理机构组织建设和管理全省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综合行政执法全流程网上执法办案、全过程线上执法监督和全领域跨层级指挥调度。

  省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推进全省综合行政执法平台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信用以及其他业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开放共享,实现行政审批、行业监管、行政处罚、信用评价一体联动。

  第二十二条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属于社会影响重大、案情复杂或者可能涉及犯罪的重大违法案件,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发函督办、挂牌督办、现场督办等方式,督促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处理。承办案件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置,并按要求反馈查处进展情况和结果。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加强评议考核结果的运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督查检查、案件评查,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原文链接:http://www.hainanpc.net/hainanpc/xxgk/fgcazqyj/2023072118101591366/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