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 李利:初心不改圆梦来

发布时间:2022-09-17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八月,在白云掩映下的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显得格外的恬静。红墙灰瓦、雕栏花窗的楼阁里,李利在其间手执绣绷,飞针走线,一只活灵活现的浴火凤凰图案跃然指尖......

  32岁的李利,是地地道道的布依姑娘,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更是黔西南州第九届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凭着对家乡民族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父老乡亲的深切关爱,她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贵州省第五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走南闯北点燃梦想

  鸡场镇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土地贫瘠,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32年前,李利就出生在鸡场镇,从小就和家里的兄妹们吃过生活的苦头。由于家境困窘,年仅14岁的她便选择为父母分担生活压力,背起行囊与姑姑南下打工。

  因为学历不高、性格内敛,初到广东的李利只能跟着姑姑一道进入电子厂的流水线上组装零散部件。好在她兢兢业业、勤奋好学,进入工厂仅3个月,她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

  但工厂机械式的工作枯燥无味,闲暇之余,李利会学着姑姑,给家人纳手工鞋垫、勾毛线拖鞋寄回家聊表思念。同寝的工友见她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便鼓励她到隔壁的服装厂上班。

  “这不去不知道,去了我才发觉,做服装比做电子产品有趣多了。”李利回忆,也许是小时候跟着母亲学惯了补衣绣花,自打去了服装厂每天跟布料打交道,她的工作动力更足了。因为喜爱,工作之余,她会时不时地拿起衣物看一看,想一想,这样的锁边、缝合、细节装饰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过年回家,她也会将自己积累所得与寨邻左右的绣娘分享。一来二去,竟萌生了想带着家乡绣品到外面世界闯一番天地的想法。

  既然有了想法,那就要付诸行动。李利细细盘算着,家乡绣品虽然精美,但色彩过于浓艳,样式过于老旧,要让家乡绣品冲出大山,还得紧跟时代潮流。

  

  

  工作中的李利

  

  于是,怀揣梦想的李利之后又辗转多家服装厂、手袋厂潜心学习设计、缝纫等技艺,待技艺纯熟后,又到销售岗位学习产品营销,前前后后花费近十年,直到觉得已经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之后,她才回到家乡,开启创业之路。

  

  举家还乡圆梦初心

  2016年初,李利将打工挣来的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在兴义市租了一间70平方米的店面,招来了2名有刺绣基础的年轻姑娘,开始自主经营。

  “‘布依垚’翻译成汉语就是‘我们布依族’,我希望用自己的所感、所学、所思、所想,努力把民族文创做上一个新台阶,让民族文创走向更大的市场,让民族手工艺走得更远”。李利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不断地努力,2018年李利如愿拿到了“布依垚”商标版权证。随即她将公司从起初的70平米扩大到150平米,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公司开始设计生产手织土布、手工包、衣服、围巾、床上用品、小工艺品等民族文创系列产品。同时,顺应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开起了淘宝店铺,商品广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城市。

  虽然生意不错,但因为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当时的“布依垚”还无法与毗邻的安龙、册亨等县的布依族非遗企业一起参加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看着台上的模特穿着用‘布依垚’的手织土布做成的秀款走秀时,我感到很心酸也很无奈,因为那些布都是出自我和我母亲、婶婶们的手艺。”这件事让李利深受触动,她再次下定决心要做大自己的企业,让“布依垚”被更多人知晓。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更“接地气”“贴实际”,2019年的秋天,李利毅然将公司搬回了老家鸡场镇紫塘村。并在母亲的帮助下,召集寨邻左右的刺绣艺人到公司就业,组织她们对现有服饰、文创产品进行研究改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让产品种类更丰富、品质更优异、特色更鲜明。

  

  

  “三八妇女节”,李利现场教授妇女做手艺品。

  

  “只有把手艺人留住,才是真正留住了技艺”。李利深知这个道理,对她而言,将公司搬回老家虽然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缩小了线下市场,但能够让家乡的刺绣艺人发挥特长将民族手工艺传承下去,还能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李利觉得很值得。

  

  代表为民展翅高飞

  2020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八。

  李利带领团队成员身着传统布依族盛装,在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参加了“锦绣助力·巧手脱贫”——晴隆县2020年新市民追梦桥刺绣大赛,并获得特等奖、三等奖两个奖项。

  彼时,“布依垚”公司在鸡场镇和腾龙岭街道办的帮助下,已从鸡场镇紫塘村搬到腾龙岭易地扶贫安置区,展览门店也从鸡场镇的大山深处搬到了阿妹戚托小镇。

  这一年,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李利因势利导,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的工作目标,主动担起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重任,携手社区共同强化新市民就业技能培训,并通过灵活计件计酬、居家加工、进厂务工等方式,让新市民妇女就近就业。

  2021年,“布依垚”产值达353万元,解决固定就业人口35人以上。

  也正是因为李利敢想敢做,敢拼敢搏,勇毅前行,她被业界推选为晴隆县新的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长,并得以选举成为一名黔西南州第九届人大代表。

  在今年2月召开的州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利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目光聚焦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上,积极建言献策,当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在推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庄严承诺。

  

  

  

  在晴隆县定汪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李利向外国友人展示民族传统植物染料。

  

  除此之外,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6月,李利还牵头在阿妹戚托小镇打造以生产手工刺绣、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非遗手工体验等为一体的民族非遗文化体验街,建成民族服装展示区、非遗手工体验区、培训区、生产区、直播区,引进2家彝族和1家苗族服装厂,以民族非遗文化街为背景,通过在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发布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宣传推广当地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特色美食、文创产品等。

  如今,“布依垚”公司成功带动67名新市民妇女稳定就业,120余人间接就业,实现就业的新市民妇女年人均增收2.8万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下一步,我将依托民族非遗文化街,让民族刺绣成为丰富阿妹戚托旅游市场的元素,让外界走进阿妹戚托特色小镇,让民族的传统和非遗文化走出阿妹戚托!”展望未来,李利信心满满。(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陶溪)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dt/dbgz/dbfc/5818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