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发布时间:2022-09-0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9月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中,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国务委员王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不断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

  报告指出,在环境保护法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此,袁驷委员提问,下一步对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安排?

  王勇说,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将以执法检查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问题整改,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相关法律责任落实执行不到位、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监管职责和工作职责,促进各相关主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以抓好责任落实为“牛鼻子”,扎实推动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这五方面工作。

  王勇说,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配合做好黄河、青藏高原、海洋环境等方面法律的制定修订,研究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推动区域立法,夯实法治基础。

  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对此,窦树华委员提问,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下一步依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答说,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对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开展执法检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扎实成效。我国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国的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水环境质量方面,去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好水比例达到84.9%,比2015年提高了18.9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全线实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全线实现Ⅲ类水质。土壤环境质量也发生了基础性变化,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了我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等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十四五”时期,中央已明确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谈及下一步工作,黄润秋说,在战略上要保持污染防治攻坚的战略定力,稳中求进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在方针上要坚持科学、精准、依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好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好城镇与农村,统筹好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

  黄润秋说,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下一步将针对当下一些企业尊法守法意识淡漠,数据造假、环评造假等问题继续开展深入治理,坚持用法律的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补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短板

  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要求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但在执法检查中,吕彩霞委员发现,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垃圾通过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对此,吕彩霞提问,下一步在加快推动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什么安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分别从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两方面作出回应。

  倪虹说,污水处理方面,出台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颁布了相关规范标准,并在设施建设上,通过专项行动加快补齐短板,但当前仍存在一些老旧管网破损严重,有些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提高污水管网系统化水平,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老旧小区旧管网改造,因地制宜推进老城区的雨污分流,希望到2025年,污水收集率每年提高不少于一个百分点。

  倪虹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法律中增设了生活垃圾专章,目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全部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以上,但县城垃圾处理水平设施还有很多短板,80%都处于填埋状态。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分类制度,重点在培养每位居民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巩固垃圾分类成果。同时,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按照新技术适用、算账可行、环保达标的原则指导各地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补齐县级垃圾处理的短板。

  以用促治解决农业面源污染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规定,但在执法检查中,矫勇委员发现,地方反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矫勇提问,将采取什么措施依法加快推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答说,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来源分散,治理难度较大,当前主要存在果、菜、茶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仍然偏高、规模以下养殖场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覆盖率不高、西北地区加厚农膜推广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将聚焦这些问题,依法依规狠抓治理责任落实,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农业面源污染资金项目和工作实绩实效挂钩,并通过年度评估、第三方评价、通报约谈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

  唐仁健说,农业面源污染物一定程度上有双重性,用好了是一种资源,用不好就是一种污染。下一步将坚持以用促治的理念,重点支持非畜牧大县、规模以下养殖场开展建设。在新疆、甘肃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高强度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来强化绿色替代,同时做好回收利用。力争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0%、85%。(记者 赵晨熙)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9/edd96991b8604839b97a6a7aa2a587c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