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民意生机盎然、民主葳蕤勃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庆沙坪坝实践

发布时间:2022-09-02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原标题:民意生机盎然、民主葳蕤勃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庆沙坪坝实践
巍巍歌乐山下,滔滔嘉陵江畔,孕育了一座风光秀美的山水之城——重庆市沙坪坝。从3000年的悠长岁月中走来,这座城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正在努力建设近悦远来的高品质之城。2021年7月,沙坪坝迎来了民主法治建设里程碑事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迈出蕴含力量的一步。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重庆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年来,基层群众表达原味民意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更新,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画卷在这里渐次展开,民意生机盎然,民主葳蕤勃发。
人民民主的种子深入人心 国家立法“直通车”开进沙坪坝
将时钟拨转至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文确定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人民民主的种子深入人心。
为了护佑它生根发芽,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到沙坪坝区调研,积极助推这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稳步有序建好用好。沙坪坝区委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也在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工作规程,逐步形成了有制度、有机制、有经费、有阵地、有实效的“五有”工作格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一块金字招牌,是对我们的既有的、多年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一个极高的肯定,既是沙坪坝的光荣,也是整个重庆市的光荣。”西南政法大学民法专家谭启平教授说。
这颗种子一旦种下,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止它生根发芽。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谋定而后动,立足高起点,体现高水准,确立了“后来居上,勇争一流”的建设目标;又相继制定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工作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经费使用办法》等制度规章,通过建章立制和严格考核,确保工作有遵循,活动有规范,建设有成效。
同时,积极搭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架构。区级建设主阵地,展示全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体系化建设成果与鲜活实践。镇街级包含26个镇街、政府组成部门及驻区高校等社会单位,承担上传下达、统筹规范、总结梳理的职能,是支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承接力量。村(社区)级注重发挥代表家站作用,打造融合示范点,使之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最直接、最具创新空间的主要阵地。
每个人都是阳光雨露 立法这样的大事也要考虑“原味”民意
去年底,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居民姚华全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是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感谢他在立法意见征询过程中的不辞辛劳而送来的。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您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第十一条‘对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明确添加‘表彰’一词,被国家立法机关完全采纳,并在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中予以体现,为国家立法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每每读到这封信,心情都很激动和幸福。”姚华全说,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参与国家立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将成为他毕生难忘的经历。
为了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起“专家咨询+群众采集”工作队伍。一方面,在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公检法司等单位遴选聘请谭启平等3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首届立法咨询专家,建立“专群结对”定点联系镇街工作机制,搭建“法言法语”与“民言民语”的双向转化平台。另一方面,在全区村(社区)遴选219名立法信息员,实现区域全覆盖,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零距离。同时,整合现有司法资源,推动“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法律明白人”进社区制度。以专家带群众,以机制促保障,确保群众更好理解法律法规内容并能够充分表达“原汁原味”意见建议。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创设“线上+线下”双征询工作模式,增强群众参与度。线上,通过改版区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石井坡街道开发e党建、磁器口街道开设法治街区小程序,不断扩大意见征询面,线上共征集970余条意见建议。线下,统筹推动立法联系单位覆盖更多行业、领域、地区,特别是各基层联系单位以座谈会、院坝会、茶话会、漫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征询。截至目前,中心湾社区的漫谈会吸引1000余名群众参与20部法律法规意见征询。陈家桥街道的院坝会吸引300余名群众参与4部法律意见征询。
广开征询渠道,民意自是源源不断。2021年以来,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计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立法草案征询任务4件,组织开展立法意见征询会、座谈会、院坝会等各类征询活动30余次,参与群众超过480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共计722条,整理上报意见建议417条。在已通过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地方组织法中,有18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
“立法这样的大事,果真会考虑原汁原味的民意。”这样的认知启发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进行真实而可贵的表达,如阳光雨露一般给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丰厚滋养。
参天大树般向阳生长 提升法治化水平,推动治理现代化
在沙坪坝,随着“高大上”立法走进寻常百姓家,参与立法征询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提供的意见越来越精准、主人翁精神越来越浓、民主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
陈家桥街道司法所所长毛荣茂是街道法治宣传“明星”,他编创的《礼赞民法典》《我们一起学宪法》等十余个法治宣传节目在抖音、微信上广泛传播,让法治精神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毛荣茂说,在“家门口立法”实实在在改变了大家的法律观,普法工作也比以前更“轻松”了。
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的开展让不少居民发现,想要更好地参与进立法工作中去,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法治观念,才能知其立法的“所以然”。这意味着,每一次立法意见征询工作都是立法与普法“双向互动”的生动实践。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精细立法、科学立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不断深化,也在探索把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变“治理体系”为“体系治理”,赋能“特钢贤人坊”“和顺茶馆”“和美大院”“过坎居”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和红岩资源,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党群服务站、红岩市民调解站、公共法律服务站等融合建站,打造政府、司法机关、基层社区、社会力量与群众共商共议会客空间,让民情得以察、民意得以访、民忧得以解、民心得以聚,实实在在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现在我们这里啊,垃圾不乱丢了,坝坝舞也不扰民了,街坊吵架的也少了,我们老百姓的话有人听,有人传,有人用,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感、获得感!”居民王福兰说。
居民通过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站、特钢贤人坊议事苑表决垃圾分类管理公约。(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方法举措创新,反过来为立法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逐步拓宽,形式不断丰富,热情日益激发,成效稳步提升。
据了解,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激活发展动能,业已形成“五大体系”。一是深化“有制度、有机制、有经费、有阵地、有实效”的“五有”工作格局,建立以“分级分类管理”为重点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运行制度体系。二是注重多方融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有平台,建立以“群众能建言、代表能履职、资源能整合”为重点的镇街基层立法联系点阵地规范化建设体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增强群众参与度、获得感,建立以“群众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全过程受益”为重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体系。四是发挥品牌矩阵聚拢人气作用打造看点,建立以“问题能反映、参与有路径、专群相结合、治理有成效”为重点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特色品牌建设体系。五是着眼提升群众主体感、参与尊崇感、社会获得感,建立以“尊重劳动、汇聚智慧、规范持续”为重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群众参与激励体系。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进最基层,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是重庆连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直通车’,是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联系点虽‘小’,但‘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承载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大’责任。”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明才表示,要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群众全过程参与国家法治建设、向社会全方位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重要阵地,全力书写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沙坪坝答卷”。
原文链接:http://www.bjrd.gov.cn/xwzx/rdgzyj/202208/t20220829_28023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