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考古的“锵锵三人组”
舒 畅
“三人”,说的是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三驾马车”:所长周必素、副所长张合荣和张兴龙。
而外界快速了解贵州考古的方式,通常是从几个“个性标签”开始——
研究土司考古32年的周必素;研究夜郎考古31年的张合荣;发掘招果洞遗址5年的张兴龙。除此3位之外,还有曾就职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飞,驻扎海龙屯遗址。8年后从考古所调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也是贵州考古的“标签”人物。
当下贵州考古的“三人组”,缘何谓之“锵锵”?
“锵锵”,首先是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发出的洪亮清越的声音。《诗·大雅·烝民》里说“四牡彭彭,八鸾锵锵”,正是此意。这声音让我想到考古工地上那些被考古工作者握在手中的工具,洛阳铲、手铲等等在考古现场碰撞,发出声响。每一项考古发掘都要经历漫长日夜,都免不了孤单寂寞冷,都要经历日复一日“锵锵”和鸣。
“锵锵”又是高的样子。《后汉书》里有“逾高阁之锵锵。”贵州发展的黄金10年,也是周必素、张合荣、张兴龙及同仁所亲历的贵州考古的黄金时代,贵州考古成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0年中,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先后拿下3项“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遵义海龙屯、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分别荣获4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遵义市播州杨氏土司遗存(海龙屯遗址、新蒲杨氏土司墓地、团溪杨辉墓与墓祠)考古发掘荣获“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荣获“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及“世界文化遗产”;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和播州杨氏土司墓群荣获“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而贵州考古成果之“高”还在于,哪怕贵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古大省,却是全国首个以单个项目“土司考古”,在短短的近10年时间拿下考古奖项大满贯的省份。
继续说“锵锵”。它还是丰盛的样子,《文中子》里有:“子将之陕,门人从者锵锵焉被于路。”近两年贵州考古在全国范围内的“涨粉”势头之猛,速度之快,正是一片丰盛气象。而这一切,与周必素、张合荣、张兴龙大力推进的公众考古事业有关。贵州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史前、夜郎、土司、民族、流域、冶金等特色考古专题,在各种深入浅出的传播中走进大众视野。从2020年初贵州考古成果亮相央视的标志性事件开始,两年来,“贵州考古”被关注的程度,已成为公众考古的“现象级”事件。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关“贵州考古”的新闻稿件,全网发布超1860万条。形式多样的媒体报道,以及各种别开生面的讲座和公教活动,让曾经“门前冷落”的考古变得生动温暖,也让围绕考古展开的“贵州故事”变得枝繁叶茂。
“丰盛”还在于学术成就上的硕果累累。10年来,贵州考古探索出一条以社科课题带动考古发掘报告整理、提升研究能力的新路,贵州遵义新蒲土司墓地的发掘与研究”“贵州威宁鸡公山遗址发掘报告整理研究”等6个项目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和国学单列课题;22部考古报告、学术专著、图录、论文集陆续出版,如:夜郎考古专著《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夜郎青铜文明探微:贵州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研究》,播州土司遗存综合研究成果《牧司一方——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管窥》,论文集《扬帆:贵州青年考古学者论集》,以及全国首本考古扶贫田野调查报告《别有天地——德江县旋厂遗址和覃氏墓地》。
此外,贵州三项考古研究成果入编《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展现贵州考古学者在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土司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的同时,也再次增强贵州考古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锵锵”,又是行走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说:“出车槛槛,被练锵锵。”行走的姿态,就是脚踏实地、稳步向前的姿态。贵州考古卓见成效的人才梯队建设,正是考古所领导团队对考古事业“锵锵”向前所做的“软实力”储备。
从体量来看,19人的贵州考古所实在“小”;而从人才梯队看培养,发展规划也挺“全”。10年来,贵州考古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稳定内部人才梯次结构,为调查发掘技能和学术研究水平提升打破界限、创造条件。在重大考古项目中,通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联手发掘,完善考古调查、发掘,以协作机制抱团作战,加快成果转换、强化课题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从19人小所凝练的考古力量,到考古人才培养守正创新,贵州考古“用人,留人”的方法,虽不是“大刀阔斧”,“小步快走”也够稳够实。
传递学术“接力棒”,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关键还在于培养未来人才。2022年1月,贵州迈出建立考古学科重要一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贵州大学开启“厅校合作”。合作目的很明显——贵州,将建设起贵州一流、有西南区域特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考古学一级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和文物与考古师资团队。
这就是贵州考古以周必素、张合荣和张兴龙为代表的“三人组”,及其带领贵州考古人所创造的贵州考古的“锵锵”盛景、“锵锵”美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司空曙》里说:“锵锵美誉,不亦宜哉!”这个“锵锵”,又还是美好的样子。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74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人民...
2024-11-24自治区领导在拉萨市调...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