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用代表“家站”小平台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2021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入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北京市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覆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运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探索人大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制度,组织一万余名四级人大代表带着法规草案、监督事项,常进家站、常驻家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在切身参与和日常收获中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覆盖建好家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树枝繁叶茂,民主的“根系”必须深深扎进基层。在北京,覆盖全市的代表家站正是庞大“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7月25日,西城区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代表联络站里洋溢着浓厚的民主气息,区人大代表孙晓临、任其忻、尹陆明正和选民群众面对面,宣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听取大家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物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022年7月25日,西城区人大代表在琉璃厂西街代表联络站宣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三位人大代表边听边记,还不时就着大家的发言问几处细节、聊几点想法,不知不觉,本打算十一点半结束的座谈一直“拖堂”到了十二点一刻。

  最后一个发言的刘月如大姐一边合上笔记本,一边笑着说:“代表联络站开在了咱们家门口,大家走过路过,就知道家站在身边、代表在身边。代表履职都特认真,工作人员也很热情,我们有事儿都愿意来这儿。”

  短短几句话,流露出的是对人大代表和代表家站的认可。

  已经嵌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代表家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让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声音通过人大代表直通决策过程。

  打开200余页的全市代表家站名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家站分布图:340个代表之家,2938个代表联络站,红绿相映地点缀着京华大地。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主任李文介绍说:“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把代表家站建设作为进一步发挥好代表作用,密切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载体和重要抓手,2019年召开的全市代表家站工作现场交流会更是对规范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就近就便原则,街道、乡镇建代表之家,社区、村建代表联络站。目前,代表家站已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完成全覆盖,网上家站也在加紧推进,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衔接,1.4万多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入站,参加活动。

  尽管每个代表之家“家”风、“家”具不同,每个代表联络站“站”长、“站”规各异,“有地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是所有家站的“硬杠杠”。

  这里不只是一块牌子、一间房子、几张桌子,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重要阵地。

  这里时常有反映大事小情、情绪激动的群众,有专心倾听、耐心询问的人大代表,有一丝不苟、答疑解惑的政府职能部门,这里成了党和政府、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议事协商、沟通交流的温馨家园。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北京正在构建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工作格局,代表每月带着市、区人大立法监督议题“进站”联系群众、听取意见,每季度带着问题“回家”学习充电、提升能力,每年带着履职成绩单向原选区或选举单位述职、接受监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确保人民找得到、阵地用得上、效果看得见。

  用活动保障活力,带老百姓“沉浸式”参与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北京市各级人大不但在规范化建好家站上花心思,更在常态化用好家站上下功夫、出实招,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源源不断的活动为家站带来了十足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这里“沉浸式”参与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2019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一声号令,全市上下围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整个过程特别强化了“人大代表进家站”要求,突出了代表家站所扮演的“履职阵地”作用,积极发挥了代表家站汇聚民意民智、提高立法质效的功能,不仅保障立法之路满载民意,也为人大议题和代表履职在代表家站双“下沉”探索了新的路径。

  

  2019年8月28日,市、区人大代表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苹四社区,听取市民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以前一直觉得立法是法律专家、大学教授、领导干部的事情,没想到竟跟我这个当了一辈子工人的胡同大妈扯上了关系。”聊到自己的“土点子”最终变成法条,家住东城区东四七条的马池兰大姐开心得像个孩子,“这两年人大代表带着法规草案来家站征求意见的频率越来越高,我除了自己经常参加,还发动亲朋好友、街坊四邻一起给人大工作‘支招儿’。”

  确实,凡是关系老百姓房前屋后、楼里楼外、身左身右的法规草案都开始走进代表家站,关涉千家万户的法规,都由千家万户说了算,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街道办事处条例、反食品浪费条例、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无一不是如此。

  2021年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本着“将意见吸纳得更充分一些,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的原则,在条例草案二审和三审前两次组织代表通过家站征求群众意见。二审前,代表们把6.7万名居民的7500多条意见从家站带了上去。三审前,担任代表职务的市领导再次来到家站和居民们坐在了一起。

  

  2021年6月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在顺义区仁和镇代表之家听取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和群众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不单单是立法工作,人大监督正在这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重大事项决定在这里纳百家之言、集万民之智,代表建议办理在这里落地有声、回音嘹亮……

  2022年初,新一届区、乡镇人大代表刚刚当选,就参加了“进家站见选民”活动,除了认认门、见见人之外,他们还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宣讲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最精彩、最生动的中国人大故事讲述给人民群众。

  不久前,代表家站又在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大显身手,一万余名人大代表再一次带着调查问卷回“家”进“站”,听民意、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把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贯穿到监督工作全过程。据统计,短短两周内,各级代表在家站现场听群众“吐槽”1159场次,收集调查问卷69106份,涉及具体意见建议10926条,为条例“边检查、边督促、边整改”提供了精准的“靶向目标”,也为破解非机动车治理难题带来了可以复制推广的“金钥匙”。

  这次开门监督不仅有家站的千场“吐槽会”、万份反馈单,还有一百多场问题督办会。在最后的督促整改环节,前期检查反馈问题集中的街道乡镇都把督办会开在了代表家站,邀请人大代表和辖区群众现场听取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的最终标准。

  

  2022年4月21日,市、区、街道三级人大代表和辖区群众在大兴区清源街道代表之家召开《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督办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就这样,代表家站在一次次高效活动中,陪伴着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参与实践,见证着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以实效回应民声,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写就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覆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只是开始。及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才是民主的实质。

  很多时候,居民来家站反映的都是“家常小事”:家里的暖气不热、小区遛狗的没有拴绳子、旁边公园跳广场舞的大妈吵到了正在学习的小孙子……

  “千万别把群众的小事不当回事,”常年工作在代表家站、有着近30年履职经验的市人大代表张梅菊说,“我们在家站接待人民群众,一定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小事都得不到回应,遇到大事、难事,谁还会来找你?”

  朴素的话语,饱含着深深的为民情怀,更揭示了民主的真谛:“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家长里短的小事要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要推动解决。

  吉市口5号地块位于朝阳区与东城区接壤地带,长期闲置,管理缺失,丛生的杂草与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形成巨大反差。2018年的一次家站活动中,居民向朝阳区人大代表徐爱民表达了在这里建设停车场的愿望。

  但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周边环境设施像两个“拦路虎”挡在面前。徐爱民没有退却,一次次的登门拜访感动了产权单位,共建共享的开发方式协调了临区的街道,奔走忙碌3年之后,大家盼望已久的停车场终于建成使用。

  

  在朝阳区人大代表大力推动下,杂草丛生、长期闲置的吉市口5号地块变身利民便民的停车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再次来到代表联络站,等待徐爱民的不仅是居民的笑脸,还有一面“当群众代言人,办群众关心事”的锦旗,鲜红的锦旗承载着居民对徐代表的感激,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与支持。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就要为人民说话,替人民办事,非常感谢代表家站这个平台,让我们为民代言、为民履职有了阵地。”徐爱民看着锦旗坚毅地说。

  这样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画面,时常在代表家站上演。

  在东城区东四街道,代表家站联合社区议事厅,由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街道领导、责任规划师、物业经理、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给“美丽院落”改造出谋划策,擦亮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底色。

  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代表家站里的“人大代表在倾听”活动,把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办理清单、反馈清单,在推动爬楼机安装、便民终端机落地、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回应着民生关切。

  在通州区玉桥街道,代表家站定期邀请医学领域的人大代表举办健康大讲堂,把基本的医疗知识、救护常识、用药说明送进家站,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一件件办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实事,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也让老百姓直观地、近距离地感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滋味。

  回望过去,张梅菊代表说:“有事进‘家’来,一‘站’解难题,北京正在用扎根群众的代表‘家站’小平台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展望未来,张梅菊代表表示:“以首善标准贯彻落实好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代表家站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08/185aab72d7704c09a90fa70d14290be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