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红色记忆·温故知新 | 贵州西路水上纵队司令——王海平掩护红八军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7-0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回望百年奋斗路,贵州,是一片遍布红色印记的热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让初心使命真正在内心深处扎根,把忠诚于党和人民切实落到行动上,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走好新的赶考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遏制、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为深入推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新的历史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人大论坛》第五期起,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人大论坛杂志社联合开办“红色记忆·温故知新”专栏,通过讲述党的领导下关于贵州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较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改革探索及英雄模范,深入挖掘其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阐释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希望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史为镜,走向未来。

  敬请读者关注。

  “不要拐弯抹角了,你带的到底是什么部队?”一中年男子抽地站起身,“我看你们不像边防军。”他一对三角眼发出犀利的光芒,直接投向了旁边一位穿着质朴的同志。

  “不瞒王司令!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何家荣语气坚定,泰然自若地坐着。

  “你们究竟要来干什么?”对方直截了当地逼问。

  这一幕发生在92年前,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以下简称“红一纵”)冲破敌人围追堵截后,决定到黔西南境内借地休整,红一纵司令何家荣代表纵队正在与管辖此域的“贵州西路水上纵队司令”——王海平进行第三次激烈交涉。

  

  

  

  一、幼时双亲早离世,义行一方捕贯匪

  王海平,又名王周道,1889年生,布依族,贵州省贞丰县板陈村(今望谟县蔗香乡)人。父母早逝,由其伯母抚养。1900年,其伯母病故,便到贞丰州给班伯坚(班原系王伯父的亲信)当勤务兵。1904年,王在贞丰考中武生,后班部解体,王回贞丰。贞丰改州设县后,王被委任为贞丰县下江水上警察队长,并拨给步枪15支,火药枪20支,负责保护清水江(北盘江支流)和南、北盘江下游及红水河上游来往客商。王受任后,忠于职守。不久,在双江口捕杀了抢掠商船、谋财害命的惯匪头子杨老六,其余匪众不打自散。此后,双江口以上,南北盘江和红水河上游来往客商无阻,王海平声威日振。

  

  

  

  二、顺势发展渐强大,雄踞“两江”与“一河”

  1924年,南、北盘江一带恶性疟疾盛行,加上战乱频繁、赋税加重、连年灾荒,百姓日子更加难过。王海平号召“凡愿为我扛枪的男人,家属可受保护,免征赋税”,从者日愈增多,势力不断增强。1927年,周西成入黔主政,委任王海平为黔桂边区清红两江独立保商营长。其时,贞丰县石屯(今属于望谟县)王勉之拖起上百人枪与广西土匪勾结,为非作歹。王奉周西成命围剿王勉之部,活捉了王勉之,押解到贞丰县城处决。

  同年,王海平又击溃了抢掠百层河烟商的李晓炎(李燊,原国民革命军四十三军军长)驻贞丰部队,夺回被抢去的5船货物交还原主。此事传到李晓炎那里后,李见王实力不小,遂以同乡关系拉拢王,封王海平为“贵州西路水上纵队司令”。因此,在1929年李晓炎与周西成的火拼中,王海平反戈拥李击周。不久,周死李垮台(李接周任贵州省主席仅18天),王海平认为与其替贵州军阀卖命,不如坐守家乡,扩张实力,称雄一方。

  王遂以板陈、双江口一带为中心(板陈在南、北盘江汇合处,地处要冲,是烟商旅客必经之地,税收甚丰)在这设置关卡,重振队伍,扩充实力,控制着两江(南、北盘江下游)一河(红水河上游)的水上交通和沿江地盘,成为红水河一带少数民族上层实力派人物。

  

  三、关键时刻勇接纳,慷慨资助红八军

  1930年,红一纵从广西左江地区转战千里来到凌云县彩村,准备急进东兰县与红七军会合。不料在彩村被伏敌包围,激战突围后,队伍已不足千人,即缩编为两个营。为保存实力,红一纵决定转向北进,到黔桂边境隐蔽休整,伺机与红七军会合。

  5月,红一纵进至广西边界南盘江畔的百乐(今乐业县属),与百乐隔江相对的是贵州省西南边境。这一带地处南、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森林密布,崇山峻岭,交通闭塞,是黔桂当局鞭长莫及之地,居住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是拥戴王海平的部属或亲戚,实属王控制的地盘。红一纵分析了王海平的处境及其历史情况,决定做王的统战工作,争取到其辖区内隐蔽休整。

  红一纵得知王海平手下特务连长叶秀清是广西博白人,与红一纵司令何家荣是同乡(又得知有个叫林三的农民是叶秀清的拜把兄弟,就请他做叶秀清的工作),通过叶拉线与王海平展开了三次谈判。

  第一次,叶到板陈向王报告:“有一支广西边防军在中越边界吃了败仗,想到王司令辖区小驻,愿为司令效劳。”王海平召集部下商讨此事,他们各执一词,意见不一。王海平本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很想收编红一纵,但又担心红一纵过河后会夺去他的地盘。王听叶禀报后,于是答复:“我们井水不犯河水,若允许他们入黔,我承担不了私通异军的责任。”叶回到百乐将王海平的意见转达给红一纵领导。第二次,红一纵派参谋潘邦亨与叶秀清同往板陈做王海平工作。王几经思考,最后对潘说:“如果你们诚心要来,就得把队伍打散编,你不能决定,回去叫你们头来。”红一纵领导了解到王海平的顾虑,召开了党员扩大会议进行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由何家荣率潘邦亨及6名战士,同叶秀清一道到板陈谈判。

  第三次,何家荣等着便衣由叶秀清陪同到板陈。何首先送两支驳壳枪给王海平作为见面礼。双方寒暄一阵后,王请何到内室单独聊。在经过拐弯抹角的几个交谈回合之后,谈判气氛也逐渐升温,王海平直截了当地逼问:“你们究竟要来干什么?”

  何家荣慢条斯理地对王说:“我受一纵几百人的委托来会王司令,当然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红一纵转战中越、滇、桂边境,同大小各种武装较量多次。这次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才来到黔桂边界。经我们多方了解,知道王司令面对乱世强敌刚直不阿,特别是您为人宽厚,带兵如子,大家很敬佩。”

  听到这里,王后退坐下继续倾听。

  何接着说:“现在,我们部队已经进入王司令的辖区,但目的仅仅是借地休整。如果王司令有什么需要出力,我们完全可以效劳。”

  王海平傲慢地试探:“我要是不同意你们的意思,并且把你扣下呢?”

  何从容且坚定地说:“我和一纵的每个同志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红一纵几百人已作好一切应急准备。我相信王司令会明智从事。”

  王海平还是犹豫不决,当晚何家荣到叶秀清那里休息。

  第二天,叶秀清又带着何家荣去找王海平,叶用全家性命作担保,王海平这才同意红一纵入境。最终双方协商决定:为遮掩贵州和广西军阀的耳目,红一纵对外称王海平西路水上纵队第四大队,对内王海平不过问红一纵内部事务,红一纵队编制不变,不开展打土豪活动,不打红军旗号。为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了解和加强联系,叶秀清的特务连编入红一纵第三营,红一纵的一个排编入王海平的警卫连,军饷由王海平负担,每天供给红一纵官长4角、士兵2角(均为银元)伙食费,还有一定数量的办公费用。

  协议一经达成,红一纵即渡过南盘江进入黔西南。由于红一纵官兵平等,纪律严明,积极帮助群众抓生产等,当地群众甚至王海平的一些官兵对这些“新来的四大队弟兄”反映很不错。这个情况出乎王海平的预料。

  

  四、齐心协力抗军阀,满腔热血献革命

  1930年7月,黔军犹国才的部下杨云亮率部哗变,从安顺窜到贞丰一带,犹国才率部追击。其间,犹国才命令王海平堵击杨部;杨也信告王海平合力攻击犹。王海平认为这是考验红一纵的好时机,遂将情况告诉何家荣、袁振武(红一纵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并征求他们意见。何、袁主张王海平同时分别给杨、犹去信表示支持,再出兵到贞丰百层河一带观察情况:若犹败杨胜,且打下安顺,王部则进占贞丰;反之,则收拾杨的残部以扩张自己,并向王海平表示愿打前锋。王果断采纳何、袁的意见。

  于是,何、袁率部先行,王海平率部殿后。当红一纵到达百层河,获悉杨云亮部下在贞丰县被犹国才击败,遂设伏将逃到百层河的杨残部武器弹药收缴了。为了不让犹国才有索要杨残部枪支的机会,王海平部及红一纵立即回师蔗香,同时送信给犹国才说已完成围剿任务,现已回到原地。返回蔗香后,红一纵将缴获的几十支步枪和十多箱子弹交给了王海平,王甚为高兴,特设宴款待。从此,王海平和红一纵的关系更加密切。

  10月中旬,红一纵终于同红七军取得了联系,并于19日以“军训”为由渡过红水河。10月23日下午,红一纵与红七军在凌云县岗里屯(今广西乐业县上岗村)胜利会师,不久后编入红七军。事后,王海平并未报国民党黔桂当局,命令部下不准议论有关红一纵的事。红一纵转战来到贵州黔西南地区休整数月,王海平为解决干战的生活及其它必需费用共花了约两万银元,正是在王的接纳与大力资助下,得以摆脱困境,保存了革命力量,并得到恢复和发展。

  王海平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对红军、对革命都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其思想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从同情革命、倾向革命转变为大力支持革命,后来又相继同意中共黔桂边委、中共蛮瓦支部、中共卡法支部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余部到其辖区内开展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采取诱杀、进剿、封官等软硬兼施手段,瓦解王部下,并暗中派特务将王海平逮捕,押送至贵阳。1941年5月28日,王海平被国民党以“通共容共”的罪名杀害于贵阳团坡。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王海平为革命烈士,并修缮了王海平烈士墓。(作者: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颜卫)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63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