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安徽安庆市出台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 立法破难题 黄梅唱新声(地方立法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2-06-2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剧团里,舞台上,黄梅戏演员们凝神、提腕、身移,眼随手动,唱词不断,好戏连台。从走步到眼神,从情绪到唱腔,大伙一遍一遍地过,轮番上场。

  “这阵子正在加紧排练,得为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做准备啊!”指着台上的演员,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黄梅戏研究中心主任陈立说,黄梅戏保护传承于法有据,大家排练起来干劲更足了。

  为保护和传承黄梅戏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6月1日,安庆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从计划到实施,用了3年左右时间,历经3次审议,改了将近10稿。”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炳芳介绍,近年来,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黄梅戏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黄梅戏人才断层严重、经典传统剧目流失、演出场地缺乏、观众逐步老龄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以立法形式对黄梅戏进行保护传承。”

  《条例》制定过程中,走剧团、进院校,在与相关部门、戏曲院校、演出团体等机构人员进行座谈时,徐炳芳发现,许多黄梅戏从业者希望能够加强黄梅戏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在立法调研过程中,大家提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留不住人。黄梅戏人才本身培养就难,学成后出了师,又不愿意留在本地。”徐炳芳说。

  于是,“设立‘黄梅戏英才库’,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激励和保障”“加大对黄梅戏编剧、作曲、导演、舞台、舞美、演奏等紧缺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黄梅戏表演团体、戏曲院校等机构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养黄梅戏人才”等内容被写入了《条例》之中。

  在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总工程师王勇看来,除了对黄梅戏声腔音乐、剧本剧目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保护传承外,鼓励开展黄梅戏创作、教育、普及等活动也是《条例》的一大亮点。“要想发展传承好黄梅戏,得从培养年轻受众入手。”王勇是立法调研组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调研活动。经过前期走访调研,王勇意识到,光组织黄梅戏表演团体进校园演出还不够,要引导更多学生走进剧场现场观看。经过多次讨论,《条例》最终在第十四条中明确,支持中小学校将黄梅戏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支持学校建立多种类型的黄梅戏兴趣小组。

  “戏曲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承人,更离不开受众。《条例》有助于我们对黄梅戏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陈立说,对于黄梅戏剧团、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而言,《条例》的出台让黄梅戏从业人员更有底气。

  眼下,陈立所在的剧团正在创作新剧本、演绎新故事,充分利用校园、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文化场地进行黄梅戏展演。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移风易俗到普法宣传,黄梅戏越发贴近群众生活。

  徐炳芳介绍,《条例》的出台是为了回应社会关切,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对黄梅戏艺术形式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创新融合。通过将一些成熟经验上升到地方立法层面,既能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也有助于加强文化建设,让地方戏曲焕发生机。(记者 游 仪)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tszs/5617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