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让“荒山坡”变“致富园”

发布时间:2022-06-14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巫溪县凤凰镇石龙村沃柑产业园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穿行在果树之间忙着除草、施肥……

  “今年我家沃柑产量近3000斤,卖了6000多元。”“今年初挂果,现在就有了效果,来年肯定还会更好。”不远处,几位村民正相谈甚欢,露出开心的笑容。

  说到石龙村沃柑产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巫溪县人大代表、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姚盛丕。

  

  寻找产业解难题

  石龙村位于凤凰镇,受山地多、平地少、土地零散等自然条件影响,一直缺乏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加上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导致了村里大部分土地闲置。

  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面对石龙村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空虚等实际困难,姚盛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产业发展的路子选好了,村民才有致富的希望。”姚盛丕说。为了摆脱现状,他分析研判石龙村的优势和短板,并带领村“两委”到市区及周边区县实地考察,了解市场行情。

  2019年,在市柑研所考察学习期间,姚盛丕了解到沃柑的采收季节长,且与其他品种错峰上市,市场前景广阔。随后,经专家组到石龙村实地考察,确定土壤、光照、温度等条件均适宜种植晚熟型沃柑。

  经过村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多次讨论研究后,村里最终决定将沃柑作为石龙村发展的主导产业。

  积极引导获支持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后,如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种植水果本身就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的特点,加上部分村民对村干部不理解,认为是在谋私利,工作推进起来很困难。”姚盛丕回忆说。

  面对村民的质疑,姚盛丕始终没有放弃,他拿出“把嘴巴说干、把牙齿磨平”的态度,逢会必讲、逢人必说,不管天晴下雨,都走村入户进行宣讲。

  同时,他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等会议,牵头建立“院坝大讲堂”,村干部带头讲、老党员示范讲,讲政策、讲技术、讲市场、讲风险,向村民群众讲清楚了“为什么要发展产业”“怎样去发展产业”。

  最终,全村598户村民一个不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了村民主动参与、积极支持的良好局面。

  2019年,石龙村积极推行实施“三变”改革,成立了全县首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并注册登记田园美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闲置土地425亩,聚集分散土地1375亩,集中统一种植沃柑1800亩,整合市县产业资金369万元;有机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全村1054.3亩退耕还林部分管护资金折股价值52.715万元。最终确定全村共有股份2221.715股,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占369股,土地占1800股;农民成员利用退耕还林资金占52.715股,实现农民向股民和股东的转变。

  科学规划见效益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姚盛丕与村“两委”围绕石龙村沃柑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最终选择采用“党支部+经济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在沃柑产业发展前期未见效益阶段,村民无保底分红;在产业发展取得效益后,所获得的收益部分,首先由专业合作社扣除本年度产业发展成本并提取20%左右作为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最多不超过200万元)用于再生产,剩余部分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和专业合作社按占股比例进行分红。

  几年时间里,石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沉睡”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沃柑产业园。

  据了解,园区建设带动了周边近50户村民就业,每一年,石龙村都将支付园区工人近70万元的劳务工资,村民个人最高收入可达18000元。此外,石龙村共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近2000万元,发展了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建设;微喷、监控设备安装;修建硬化产业路、产业桥、产业人行便道;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园区后期管护等相关工作,为石龙村沃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园区内的1800亩沃柑树已经开始初挂果,预计到2024年将进入盛产期,届时,沃柑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

  “现在村民们都充满了干劲,希望来年的沃柑长得更大更甜,卖个更好的价钱。”望着园区内茂盛的沃柑树,姚盛丕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讯员|朱柏宇

  编辑|朱苗 成鑫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9903984648608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