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关于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预决算备案审查办法》的要求,现将两江新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报告如下:
一、2021年财政工作及落实人大预决算备案审查建议情况
2021年,两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实施“链长制”,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重庆智慧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严格对标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1.科技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出台“1+2”系列文件,聚焦“科创+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落实好市政府《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支持力度,安排7.2亿元支持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发展,推动科创产业实现新提升。直管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突破600家、占全市12%,科技型企业累计达3304家、占全市9%,集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119家,居全市第一,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累计17个,获批新型高端研发机构6家、累计26家。创新平台加快发展,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科研院所10家、累计40家,礼嘉悦来智慧园打造“智慧生活的一天”等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增长40%,占全市比重超1/3。
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发展,实施“链长制”,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直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1亿元、增长11.8%,规上工业总产值4354亿元、增长21.5%,10余项关键经济指标保持全市前列。新区财政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梳理分析近三年产业扶持情况,积极建言招商政策修订。出台《关于招商引资项目租金及装修有关事宜的通知》,妥善解决招商引资中直属企业楼宇厂房租金问题。优化“一窗受理”产业兑现线上流程,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安排区级资金55亿元支持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安排区级资金11亿元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4419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汽车、电子两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3%、22.3%,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运行指数排名全市第一。社零总额完成697亿元、增长19.7%,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三一重工一期等建成投产,签约落地康宁显示玻璃熔炉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引进理想新能源、赣锋锂电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
3.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办理新增减税58亿元,办理各类退税84亿元、惠及企业684户,为1027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税1.2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发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安排2亿元支持外贸、港口及物流枢纽建设,实现进出口总额2903亿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果园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完成货物总吞吐量2087万吨、增长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6万标箱、增长38%。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增长32%,总量达11.8万户,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新增数量全市第一。唱好“双城记”,与天府新区共建8大产业旗舰联盟,与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宜宾市深化合作、共促发展。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万州区对口协同发展,探索建设6大飞地产业平台,猪八戒等10余家企业落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分园,企业研发中心等挂牌或营业。
(二)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推动财政管理更加规范
1.树立“大财政”理念,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财政收入稳中有升。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4%、3.4%,收入规模持续领先。工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0.3%、39.6%、45%,对新区税收支撑作用明显。反映企业经营盈利能力的企业所得税增长24%,规模和增幅为近五年来最高。二是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机关征收改革,启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进一步优化征管程序,提升征管效率。三是积极对上争取支持。争取保税港区土地扶持政策延续执行至2022年,保障保税港区开发建设资金需求。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09.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89亿元、再融资债券20.1亿元,极大地保障了两江协同创新区、龙兴足球赛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上一轮市对新区财政体制结算,获得财政补助资金23.6亿元,统筹存量资金11.2亿元用于学校、园区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管好“钱袋子”,服务新区发展大局。一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出台政府过紧日子十条举措,转发市级课题、规划、会展等办法,压减一般性公务活动,“三公”经费同口径下降3.5%,培训费下降13.9%,会议费下降29%。二是加强民生保障。安排教育支出27.6亿元,同口径增长12.2%,保障18所新学校或校区建成投用,新增校舍40万平方米。安排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13.2亿元,增长18.4%,其中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亿元,成功有效处置“7.28”“11.2”两起重大本土疫情,提前完成疫苗接种全年任务。三是加强建设保障。开展政府投资历史遗留问题清理,选取22个项目深入调研,分类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措施。安排基本建设支出290.7亿元(含政府债券89亿元),其中园区建设支出247.7亿元,有效保障两江协同创新区、两江足球赛事中心、区一院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新建成公园12个,建成绿道2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7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推进“三河流域”6条次级河流、23个湖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3.深化改革“主旋律”,增强财政管理效益。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认真落实全市预算一体化改革工作部署,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预算编制、执行、会计核算等模块测试工作,使用新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确保系统平稳上线运行,多次获得市财政局的通报表扬。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2020年度重点绩效评价,资金规模达到14.6亿元、增长72.2%。首次选取20个预算单位开展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试编,为建立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费安排挂钩机制打好基础。三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优化政府采购投诉和行政处罚清单式处理流程,依法依规处理违法行为及责任主体,相关做法被中国政府采购网、市政府采购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四是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推进预算公开评审、非税票据改革、预决算公开等财政改革,提升决算编报质量,财政总决算连续二年、政府财务报告连续三年获得市财政局通报表扬。五是做好巡视审计整改。配合对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五届市委第八轮巡视,做好新区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三)坚持深化改革增活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国资改革。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两江新区国资国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国资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券商、律所、会所等中介机构摸清新区重点企业、重要资产财务状况。二是制定方案。持续推进《两江新区关于深化直属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定位和主责主业,整合同质化业务,推动国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三是做好顶层设计。对标中央、市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两江新区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2021-2022年)》,指导直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8方面44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通过改革“关键一招”解决各直属企业当前存在的经营同质、资源分散、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
2.推动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一是加速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印发《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通知》,开展混改评估,探索策划组建拟上市公司。积极推动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指导企业制定改革方案,加快推进破产清算工作。目前,3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中一家完成破产清算,一家向法院递交破产申请书,一家正制定破产清算方案。二是提升管理。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加强工作指导,要求各直属企业围绕8类38项重点工作,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查找短板弱项。目前各直属企业均已报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提升事项清单,正对标清单逐一落实。
3.提升监管水平,落实巡视整改要求。一是加强监管。优化监管方式手段,制定国资监管机构的权责清单并动态调整,加快新区智能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强监管履职能力,加大精准监督力度。二是做好巡视整改。印发《关于落实市委巡视整改要求的通知》,督促指导各直属企业认真落实市委巡视组巡视国企整改要求,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四)坚持底线思维防风险,推动政府债务管控更加有力
1.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截止2021年底新区政府债务余额527.4亿元,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范围内。全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89亿元,主要为30年期,综合利率3.78%,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落实政府债务偿债责任,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债券本息42.1亿元,地方自行试点债券项目业主按规定上缴利息2.5亿元。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债券资金使用监管,督促项目业主加快项目推进,尽快形成实物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隐性债务管理。严格落实年度化解计划,存量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完成率和效果位于全市前茅。坚守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底线,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全年无债务逾期情况,无违规新增举债行为。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动态掌握国有企业债务情况,确保不发生资金“断链”。
3.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一体化融资,着眼片区整体开发平衡,通过财政注入资本金等方式,落实协同创新区国开行长期贷款授信125亿元、水土新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授信115亿元。探索公益项目建设新模式,多渠道筹集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资金。探索金融合作,建立资金存放银行评选指标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手段,加强资源统筹。
二、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03亿元,增长2.4%,完成预算的9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2.68亿元,增长3.4%,完成预算的95.7%;非税收入完成16.35亿元,下降3.9%,完成预算的103.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2.8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8.82亿元、调入资金7.6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亿元、上年结转18.71亿元后,收入总量为258.06亿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8.53亿元,下降12.5%,完成预算的94.8%。加上上解市级支出21.07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9亿元、结转下年7.56亿元后,支出总量为258.06亿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元,增长10.7%。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群团组织运转及履职,宣传、改革、信息化运维等常年性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4.07亿元,驻区机构经费1.05亿元,后勤保障1.02亿元,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补助1亿元,非在编人员经费、日常项目等支出3.66亿元。
——国防支出0.42亿元,增长892.9%。主要用于保障人民武装、预备役工作,军民融合发展等。
——公共安全支出9.73亿元,增长20.5%。主要用于公检法司等人员经费、办案经费、装备费、法律援助及基层综合治理等支出。其中:公安系统人员待遇、机构运转、信息化建设及运维等支出8.57亿元,驻区检法机关经费0.59亿元,基层综合治理等支出0.57亿元。
——教育支出20.92亿元,下降13.6%。加上存量资金6.66亿元,合计27.58亿元,同口径增长12.2%。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福利、校舍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校园安保、学校基本建设等方面。其中:基本支出8.26亿元,九曲河学校、康美初中、金山美利山校区、礼嘉实验小学等学校基本建设支出7.76亿元,幼儿园回购、普惠幼儿园经费补助、公参民学校运转、课后服务、设施设备采购等项目支出4.9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7.25亿元,增长7.7%。主要用于科技企业培育、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科技创新工作经费等支出。其中:科技产业扶持7.15亿元,创新服务中心运转等0.1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31亿元,下降92.9%。主要用于保障文化事业单位机构运转、旅游业发展扶持等。降幅较大主要是上年安排了两江足球赛事中心建设,而2021年使用债券资金保障,不在本科目列支。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8亿元,增长56.2%。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及社保机构运转,保障社区组织运转、社区用房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兑现就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落实抚恤、退役安置、临时救助等政策以及保障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社保缴费、社会保障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2.72亿元,社区组织运转、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等支出1.1亿元,重点企业招工补助、创业就业政策补助0.83亿元,兑现人才政策1.53亿元,民政、低保、抚恤、拥军优属、社会保险补贴等社会保障支出1.8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5.24亿元,下降13.5%。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缴费、医院人员经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医疗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应对新冠疫情支出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缴费及医院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1.13亿元,应对新冠疫情安排防控专项经费及应急处置经费1.62亿元,区第一人民医院扩建、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基本建设支出1.36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医疗设施设备采购、财政对医保基金补助等支出1.13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5.83亿元,增长117.5%。主要用于盘溪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卫、污染防治等。其中:盘溪河、肖家河、跳礅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支出3.3亿元,市政道路清扫、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支出1.81亿元,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环保行业企业社保补贴、环保部门以及街道专项经费等支出0.72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67.34亿元,下降36%。主要用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进辖区道路、桥梁、隧道、立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维护与管理、城市绿化及市政设施维护等。其中:园区开发建设资金50.42亿元(三大新城征地、园区道路及管网工程、轨道四号线及九号线增站、八中龙兴分校、保税港区建设等),直管区城市品质提升建设支出8.11亿元(曾家岩北延伸工程、公园、道路、天桥等建设),市政道路、公园绿化、市政设施等运维经费4.63亿元,市政、城管、建管以及街道部门等机构基本支出1.41亿元,火车北站综合管理、农转非小区物业管理、违法建筑整治、多高层建筑消防用水整治等项目支出2.77亿元。
——农林水支出0.21亿元,下降94.4%。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日常维护、河长制经费保障等。其中:小溪沟等水利整治、日常水质监测等支出0.13亿元,船舶治理、河长制工作经费等支出0.08亿元。降幅较大主要是上年存在森林植被恢复等一次性因素。
——交通运输支出8.4亿元,增长1077.9%。主要用于机关运转、行政执法、交通运输政策补助及铁路建设等支出。其中:东环线黄茅坪支线工程“单变双”增加工程6.1亿元,果园港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公交补贴等1.9亿元,交管中心人员及运转经费等0.4亿元。增幅较大主要是新增东环线铁路建设。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56.86亿元,增长26.1%。主要用于工业和制造业产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等。其中:工业和制造业产业扶持资金54.97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与信息化专项、大数据应用发展等专项资金1.45亿元,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0.44亿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28亿元,下降35.6%。主要用于现代服务业产业扶持,进口贴息、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其中: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11.27亿元,房地产展示交易会补助1.26亿元,进口贴息、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专项资金0.68亿元,成品粮大米储备补助、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支出0.07亿元。
——金融支出0.07亿元,下降89.4%。主要用于银保监分局、街道金融工作经费等。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0.13亿元,下降44.7%。主要是对口万州区产业协同资金。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13元,下降43.8%。主要用于土地房屋资产管护、机构运转及日常工作经费等。其中:资产管护费用0.34亿元、土储中心运转及驻区机构工作经费等0.79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1.23亿元,下降56.6%。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的缴存、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专项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缴纳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0.93亿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专项、租赁补贴等0.3亿元。降幅较大主要是上年存在公租房建设支出一次性因素。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5亿元,增长3.4%。主要用于安全监管、消防建设等。其中:消防支队建设及运转经费、社区微型消防站运转等0.88亿元,安全监管经费0.27亿元。
——其他支出32万元,下降84.5%。主要是兑现个人首套房按揭财政补助。降幅较大主要是该政策已停止执行,翘尾因素导致。
——债务付息支出0.25亿元,下降31.9%。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4亿元,完成预算的139.3%,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翘尾入库6.75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53.4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8.11亿元、上年结转收入0.6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271.59亿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24.64亿元,下降33.9%,完成预算的99.9%。加上上解市级支出18.38亿元、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5.77亿元、调出资金1.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5亿元后,支出总量为271.59亿元。其中:
——城乡社区支出120.49亿元,下降55.2%。主要用于直接开发区土地收储及整治、园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其中:园区建设支出100.05亿元(三大新城征地、建设,保税港区建设,悦来片区建设等),土地供应前期经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回购支出3.52亿元,直管区城市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支出13.75亿元,直管区城市品质提升、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市政设施、绿化、灯饰等工程建设支出3.17亿元。
——农林水支出3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其他支出88.08亿元,比去年增加38亿元。主要是新增88亿元的地方自行试点发行的专项债券资金,用于两江足球赛事中心、三大新城城市品质提升、部分高校重庆科创中心、两江协同创新环境整治、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区等项目建设及配套工程。
——债务付息支出16.06亿元,用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
——债券发行费用支出21万元,用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费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2.26亿元,增长26.4%,完成预算的100.3%。加上级补助收入0.02亿元、上年结转0.04亿元后,收入总量为12.32亿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两江新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95亿元,下降3.3%,完成预算的99.6%。加上调出资金6.35亿元、结转下年0.02亿元后,支出总量为12.32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企业资本金注入,其中:两江产业集团注资5.01亿元,港务物流集团注资及专项补助0.94亿元。
(四)“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2021年两江新区“三公”经费支出合计1740.39万元,剔除公务用车购置费因素(2020年无采购)后,同口径下降3.5%。因公出国(境)费用27.93万元,下降51.5%。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546.02万元,同口径下降3.1%,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10.46万元,下降3.1%;公务用车购置费335.56万元,2020年同期实施政府过紧日子暂停购置。公务接待费166.44万元,增长12.3%,主要是招商引资公务活动增加。
(五)政府债务管控情况
经市政府同意、市人大审议批准,市财政局下达新区政府债务限额52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19.2亿元。
2021年,新区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09.1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89亿元(一般债券1亿元、专项债券88亿元),再融资债券20.11亿元。新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42.09亿元,其中债务还本支出25.77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6.32亿元。
2021年末,新区政府债务余额为527.36亿元,在核定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余额8.2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19.11亿元。按财政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办法计算,新区政府债务率为122%,风险总体可控。
(六)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2021年,财政局按规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项目支出自评及重点评价,对全区8个主管部门所属17个单位21个项目开展了重点绩效评价,共涉及14.55亿元财政资金,项目数量比2019年增加2个、增长10.5%,资金额增加6.1亿元、增长72.2%。
(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备费、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情况
2021年年初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8.82亿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统筹安排。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形成的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的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共计10.8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21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2.6亿元,当年未安排使用。
2021年全年共安排存量资金11.83亿元,实际使用11.2亿元。其中:中央公园片区4所学校建设6.66亿元,两江投资集团注资4.5亿元,御临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0.04亿元。
(八)审计整改情况
两江新区高度重视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整改工作,及时制定审计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员,严格对照审计整改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至市审计局。审计发现的19个问题中,完成整改18个,正在继续推进整改的1个。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审计提出的“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规范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规范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四点要求,不断深化财政国资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将要召开,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两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紧扣“两大”定位、建设“两高两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强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22年,新区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减,直管区GDP计划增长7.5%左右。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和项目利好。随着新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逐步回升、一批补链强链项目落地投产,“两高两区”十大工程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巩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预期向好,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为新区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税收来源。
另一方面新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稳的基础还需巩固,投资接续面临不小压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不强。二是进的动能还需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还不够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还不够大。三是保的底线还需夯实,民生社会事业还有不少短板欠账。
总体来看,财政收支整体呈现“紧平衡”。一是收入增长有挑战。受宏观经济环境、疫情防控常态化、新一轮减税降费、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增收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增支保障有挑战。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社保增支、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等资金需求增加,财政刚性支出增长。三是财力平衡有挑战。轨道交通上解、农转非养老保险待遇等刚性支出还需统筹财力加强保障。
(二)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改革财力保障。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部门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完善部门预算约束机制,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全面推行预算一体化管理,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三)预算编制主要思路
1.增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优先保障中央、市委、市政府以及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合理保障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和履职的必需支出。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和程序,各部门预算草案应当报本部门党组(党委)审议。
2.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贯彻落实管委会过紧日子十条举措,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较上年“只减不增”,精简会议、培训、论坛、庆典等一般性公务活动,课题、规划、展会、会议、培训、房租等经费严格按市级标准执行。严控资产购置,新增资产配置要与存量资产挂钩,优先考虑内部调剂或部门间调拨使用。
3.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和业务活动,细化支出项目开支内容,有现行标准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严禁超标准编制预算;尚无支出标准的项目,主管部门须在预算编制中提出暂定标准,作为预算编审的参考依据。
4.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把控项目建设时序,根据财政可承受能力,优先保存量、保续建,对新增项目审慎论证,加强必要性审查,避免盲目上马,确需实施的严格控制建设标准、投资规模和概算金额。结合项目轻重缓急及实际进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减轻当期资金压力。加强预算公开评审,依托市人大、财政评审中心、审计局等审核监督力量,严把项目评审关。
5.做实绩效评价运用。加强重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大政策类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评估、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重点专项绩效排名靠后的部门,调整压减专项规模,涉及重点民生支出不能压减的,压减部门公用经费和一般性项目。实行部门绩效经费挂钩机制,将巡视巡察、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结果纳入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实行部门整体绩效排名,并与部门公用经费奖惩挂钩。
(四)预算编制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项目预算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32.9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19.45亿元,增长6%;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3.45亿元,下降17.8%。加上级补助收入10.1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89亿元、调入资金2.43亿元、上年结转7.56亿元后,收入总量为163.93亿元。
(2)支出项目预算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59.57亿元,加专项上解支出4.36亿元后,支出总量为163.93亿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13.74亿元。安排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3.89亿元;安排房屋租赁、机构运转、日常工作经费等5.11亿元;安排政务信息化建设、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等建设支出0.94亿元;预安排全区增人增资支出3.8亿元。
——国防支出安排0.23亿元。主要安排街道人民武装工作经费以及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
——公共安全支出安排9.1亿元。安排公安、社区矫正中心人员、公用等基本支出4.57亿元;安排公检司法机构执法办案、基层司法、平安建设以及信息化运维等支出3.4亿元;安排政务信息化建设、法院装修等建设支出1.13亿元。
——教育支出安排22.53亿元。安排学校人员、生均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8.92亿元;安排金山小学增扩建、康美初中、礼嘉实验二小、八中龙兴分校等建设支出10.02亿元;安排课后服务、学生资助、公参民学校运转、普惠幼儿园补助等支出3.59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安排8.46亿元。主要安排科技创新、协同创新专项扶持等资金8.46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0.32亿元。主要安排文化机构运转、文化市场管理、文体活动开展、旅游发展扶持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8.3亿元。安排社保机构人员、公用经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及职业年金等基本支出1.55亿元;安排社区组织运转、社区事务管理等支出1.03亿元;安排就业创业、招工补贴等经费1.06亿元;安排人才政策资金1.3亿元;安排民政、社保、拥军优属等支出2.36亿元;预安排全区增人增资1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安排4.56亿元。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医保缴费、医院卫生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1.26亿元;安排疫情防控经费1.19亿元;安排医院、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购置、建设等支出0.65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财政对医保基金补助等支出1.46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3.67亿元。安排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清运、公厕建设运维等环卫支出2.47亿元;安排肖家河、跳蹬河等水环境整治资金0.6亿元;安排环境保护管理、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等支出0.6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34.43亿元。安排曾家岩北延伸工程、溉澜溪“清水绿岸”治理、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公园、立交等建设支出28.41亿元;安排建设、城管等机构基本支出1.22亿元;安排公园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维护、城管执法、农转非小区物业管理等支出4.8亿元。
——农林水支出安排0.27亿元。主要安排河道治理、河长制工作经费等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安排4.99亿元。安排东环线黄茅坪“单改双”工程4.43亿元;公交补贴补助0.29亿元;交管中心运转、船舶治理等支出0.27亿元。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安排26.14亿元。主要安排工业产业扶持、工业技改、中小微企业补助等专项资金26.14亿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4.85亿元。主要安排服务业产业扶持、商贸物流、进出口等专项资金14.85亿元。
——金融支出安排0.3亿元。主要安排企业上市扶持、银保监分局以及人行工作经费等。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0.96亿元。安排土储中心运转、国有资产管护、土地供应前期经费等支出0.57亿元;安排规划管理、生态修复等支出0.39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82亿元。安排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专项1.67亿元;安排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基本支出0.86亿元;安排老旧小区改造、困难群体住房租赁补贴等支出0.29亿元。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0.01亿元,主要是成品粮大米储备费用补贴。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1.6亿元。安排应急救援部门运转、设备购置、基地建设等支出1.31亿元;安排应急管理、安全监管等支出0.29亿元。
——预备费安排2亿元。
——其他支出安排0.01亿元,主要是个人首次购房按揭补助。
——债务付息支出安排0.28亿元。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安排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项目预算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为地方自行试点专项债券利息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80.24亿元、上年结转1.5亿元后,收入总量为86.94亿元。
(2)支出项目预算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8.89亿元,加债务还本支出8亿元、上解支出0.05亿元后,支出总量为86.94亿元。其中: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59.59亿元。安排海州建材等项目征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收购等支出11.75亿元;安排园区道路及配套设施、桥梁、立交、征地拆迁等支出47.84亿元。
——农林水支出安排14万元,主要是三峡地灾防治监测经费。
——其他支出安排0.45亿元,主要安排彩票公益金支出的社会福利、体育、教育等事业支出。
——债务付息支出安排18.85亿元。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安排38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项目预算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08亿元,下降34.1%。加上年结转0.02亿元后,收入总量为8.1亿元。
(2)支出项目预算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5.68亿元,加调出资金2.42亿元,支出总量为8.1亿元。主要安排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4.预备费安排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条规定,两江新区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5 %设置预备费2亿元。预备费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5.“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按照政府过紧日子要求,2022年全区“三公”经费预算与去年基本持平,共计安排387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2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113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71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403万元),公务接待费1558万元。
6.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情况
2022年,新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安排27.13亿元,其中还本8亿元、付息19.13亿元。
7.结转结余资金安排情况
截止2021年底,财政收回结转结余资金5.58亿元,作为存量资金纳入2022年预算安排。2022年使用存量资金安排5.58亿元,其中东环线黄茅坪“单改双”增量工程5.57亿元、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50万元。
(五)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2年,新区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财政重点工作:
1.抓好收入稳预期。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退尽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植壮大税源,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好收入征管。税收收入要减到底、收到位,防止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要强化征管,挖潜增收,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三是加快“三资”盘活。结合国企改革,加快盘活市政公园、路边停车位、广告牌等国有资源,加快处置低效闲置国有资产,增加非税收入。四是确保土地收入平稳。平稳有序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基金收入划转税务机关征收改革,优化土地出让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抓好土地集中供地时机,加快资金结算,保障建设资金需求。
2.抓好支出调结构。一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十条举措。加强培训宣传,传递“紧”的理念、“严”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不折不扣执行好“紧十条”。二是支持稳投资。结合财力及举债限额,做好项目包装和收益策划,积极争取政府债券额度,尽快形成实物量,稳定政府投资。三是优化产业扶持方式。增强政策精准度,减少财力补助和前置补贴,通过基金、股权投资、特许经营权、场景应用等政策“组合拳”,多元化支持产业发展。四是强化预算约束。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规范预算调整调剂程序。
3.抓好管理提效能。一是以制度规范管理。深化预算一体化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按照一体化管理规范,修订完善预算管理、公开评审、绩效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有章可依。二是加快支出标准建设。梳理已评审项目标准,加强标准运用,逐步建立预算标准体系。课题、规划、培训等经费严格按市级标准执行。三是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继续加大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和金额,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快推进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制,实行预算经费奖惩挂钩。四是强化国资监管。加快信息化与国资监管业务融合,加强对外投资等监管。探索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修订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考核长效机制。
4.抓好改革增活力。一是全面完成三年改革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2021-2022年)》实施,确保2022年底顺利收官,推动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完善《两江新区关于深化直属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化“一企一策”改革,推动新区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是盘活国有资源。结合国企改革,通过加快闲置土地开发、缩短房地产项目周期加快回款、处置闲置房产等低效无效资产、回收股权和基金投资等方式,提升经营收益。四是探索多渠道融资。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深化片区整体投融资模式,开展城市更新项目融资策划,探索基础设施REITs试点,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融资效率与质量。
5.抓好风控稳运行。一是规范政府债券使用。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和违规使用专项债券处罚机制,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实施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规模双管控,加强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风险管理,守住债务底线,不碰债务红线。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按计划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止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四是强化财政监督。配合人大、纪检、审计等部门,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8921944965126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人民...
2024-11-24自治区领导在拉萨市调...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