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历史沿革 > 正文

从江:桥桥相连 小城不小

发布时间:2022-05-08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罗安圣

  有人十分形象地说,从林城贵阳往东南走呀走,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便是从江。

  都柳江,漂过急流险滩,偾张着大山的彪悍一路奔涌而来,咆哮着跌下一叠又一叠电站坝堤后,仿佛累了,收敛了莽撞,放缓了脚步,湮没了涛声。也许怕惊扰了这峡谷本来的静谧,便凝练成垂在侗女腰间的那匹绿色飘带,轻悄悄地滑入丙妹古镇,温柔地弯过美丽的滨江小城从江,带着眷恋的神色直扑浩浩珠江。

  处于亚热带的都柳江河谷,几乎一年四季青翠如蓝,不同季节绽放不同的花儿。从江人钟爱三角梅,视之为“县花”。三角梅更钟情小城人,从仲春的星星点点到仲夏的红红火火到仲秋的张张扬扬,陪伴着人们到深冬。都说有水有灵气,有花才有秀气,这有水长流有花常伴的边城从江就有了独特的婉约之气。

  从江城细瘦狭长,从城北到城南足足10公里。曾有成都的朋友来访,在夜色中驾车闯入从江,一路上只看到两岸灯影重重,河面波光粼粼,七弯八拐,好不容易找到预定的酒店,在电话里大呼从江城真大。第二天清晨醒来,朋友抬头眺望,惊奇地发现河对岸的山梁几乎直抵额头。我笑道,从江“南北很长,没有东西”。

  不过朋友却喜欢从江,她说,从江精致得如江南古镇。是呀,三座大桥横跨东西两岸,临河建筑清一色黑色花窗外饰、楼顶鼓楼林立,灯帘密布,城中摇摇晃晃的跨河人行索桥上光影闪烁成立体灯桥,与河面的倒影一起将夜晚的小城两岸用彩灯绘就。

  县城是由西岸的小渔村俞家湾扩展而成。城区基本格局延续至今,面积也仅0.4平方公里。城区与对岸的丙梅寨隔江而望——西岸是城,东岸是村,出入全靠渡船。

  城中的两株百年古榕,虬枝苍劲,巨大的墨绿色树冠将小半个老城纳入庇荫之下。老城人最喜在树底聊天、下棋,小城人淡定,喜欢享受不疾不徐的淡然时光,如门前默默淌过的都柳江。

  古榕为何人何时所植已无从考证,静立百年之久是实,直到十几年前县政府迁徙北上,原址改造成城中广场,如今是小城夜间最热闹的去处。

  要说热闹,要数江边的早市了。

  临江而建的民居个挨着个,密密匝匝,丰水期如《边城》里的沱江两岸。每天清晨,随着广西抢滩上行机船轰鸣声的来临,沉睡的小城醒了,老城区码头的河滩便开始了忙碌。河面挤满了大小木船,人群熙熙攘攘,卸货装货的工人,计价还价的小贩,想赶早买点“直销货”的老人,乘渡船往来的两岸居民,还有困在笼里急得胡喊乱叫的鸡鸭们,构成一幅充满乡野气息的江边早市图。

  直到太阳挂在江东的山丫,驱散满江雾气,江面码头才逐渐恢复平静,各色店铺在漫不经心中开张,车辆、行人才渐次多了起来。都柳江自古就是大山峡谷中的从江与外界的黄金通道,几乎所有物流都靠水运,这码头便自然成了货物集散地。

  边城从江,因河而小,因桥而大。自1990年从江大桥贯通,丙梅寨纳入城区建设范围后,小城的扩容踏上快车道,有了江东、江西、北上、南下之分,有了跨河二桥、三桥、惠民索桥和岜沙河桥、青云桥、高增河桥、銮里桥等十几座。随着国家路网建设加速,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相继过境从江,从江由“向南扩展、向北延伸”的城建规划转向“向东再造一座城”,打造“一城两区”新格局,城区面积扩大了几十倍。

  桥,成为从江小城最主要的连通方式和城市特征,小城不再小。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wh/547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