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主题报道 | 把他讲给“未来”听
河南日报记者 柯杨 史晓琪
这个“五一”假期,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二学生程诗涵和她的同学们都忙着备课,给小学生讲什么是焦裕禄精神。
怎么把这一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深深植进孩子们内心?这些大二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画出自己所理解的焦裕禄,告诉孩子们一张张图画背后的含义。
从陪伴焦裕禄度过“生命中最后53天”的管床大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杨璧卿,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荣方,再到19岁的程诗涵,在郑州大学,一代代人传棒接力,共同上好一堂以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思政“金课”。
这堂课,浸润了不同时代人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一讲就是58年。
讲好他,是光荣更是责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焦书记说‘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是他在住院期间,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杨璧卿说,当时的一幕,始终刻在她的脑海里,从青丝到华发,她铭记至今。
1964年春,已是肝癌晚期的焦裕禄,被“强制”送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就是当时的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年轻的杨璧卿担任管床大夫,直至53天后焦裕禄病逝。
这些年,无论是对学校里的同事,还是对来进修的学员,杨璧卿总是一次次深情地讲述她眼中的焦书记。
“那时候难啊!他总是念叨老百姓的难。一到下雨,他就站窗户边儿往外看,嘴里念着‘咱那儿淹了没’‘张大爷的房子漏不漏雨’……”杨璧卿说,“兰考老百姓自发来看他,他回回都很激动,强撑着坐起来问这问那,问沙子有没有埋住麦苗,问他种的泡桐树长多高了……”
“大家都知道,焦书记在兰考的办公室里,有一把被顶破的藤椅,我们医院病房里也有一把几乎一样的藤椅。当年医疗水平有限,对晚期肿瘤病人没有特效疗法。有时候疼得很,他就用木棍顶住肝部,生生把椅子顶出一个窟窿,还对我们说,‘把止疼药留给其他人,留给更需要的病人’。”
“但是,再大的痛楚他都不害怕,有一股劲儿在撑着他。1964年5月14日,他去世那天,大家整理遗物时,在他枕头下发现了两本书,《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在那个瞬间,我知道了什么叫信仰的崇高、什么是精神的力量。”
这么多年,仿佛一直有个声音在时不时提醒杨璧卿,把她认识的焦裕禄,讲给身边人,讲给更多人。
“这堂课永远讲不完,而我永远讲不厌。”说这话的时候,83岁的杨璧卿目光深邃,仿佛在穿越一条长长的路。
讲好他,是职业更是事业
周荣方无法准确计算,为了讲好焦裕禄精神,她花了多少时间、跑了多少路。
“思政课接地气才有人气。”这是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要讲好思政课,就要像焦裕禄做调研一样,带学生触摸现实。
当年,焦裕禄靠着一辆自行车、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作出了治理“三害”的科学决策。“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的这句话让周荣方特别受启发。
同理,照本宣科的思政课也没有效果。这些年,一有时间周荣方就跑到兰考进行社会调研,进展览馆、和村民交谈,把焦裕禄精神具象到看到、听到的一个个好故事里,揉进自己的思考后再作输出,她努力在学生眼前树起一个有血有肉、可学可做的县委书记形象。
“许贡庄有个老农说,到现在还记得1963年大年初一早上,焦裕禄去他家,掀开锅盖看看有没有饭。那天雪下得很大,他挨家挨户地看,看到乡亲们有年饭吃,才放心离开。”
“‘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何其相似!脱贫攻坚战打响时,河南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农户家,也是先进厨房,掀开锅盖看老百姓吃的啥,说‘昨天汤面,今天卤面,不错’。”
“同学们,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多少个像焦裕禄一样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脚沾泥土、心怀赤诚,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平常时候、关键时刻、危难关头的最前线。”
这样的思政课,咋会不动人!
周荣方想让学生懂得,讲述焦裕禄精神,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动,而是希望他们走进社会后,面对困难能无畏无惧、勇敢前行,面对选择能忘记小我、成就大我,面对诱惑能坚守本心、坚持原则。
用心去讲,动情去讲,她的课堂堂爆满,还有很多人想尽办法去“蹭课”。
讲好这堂课,于周荣方来说,是倾尽一生要去追求的事业。她深知,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个学生,还是一个个人生,更是国家的未来。”
讲好他,是情怀更是信念
“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蒙眬起来,稚嫩的脸庞上神情变得坚毅,我知道,他们被打动了。”
回想起在兰考县桐林小学做志愿者,给孩子们上焦裕禄精神思政课的情景,程诗涵感慨不已。
这个从兰考走出来的女孩,已经多次登台,成为焦裕禄精神的宣讲者。2021年,在中央有关部门推出的百集大型节目《旗帜·中国青年说》里,她担任主讲,以当代青年视角,讲述自己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感悟。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上,参与现场竞答时,面对提问“当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她脱口而出:“我想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弘扬焦裕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从小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那些或坚毅或温情的片段,就像泡桐种子一样埋在了程诗涵心里,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更何况,她的父辈作为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在不断默默地输送着传承的力量。
她清楚记得,有一次有个邻村小伙子因家里穷买农机钱不够,急得直哭,父亲带头凑了2000元钱捐给他,小伙子跟在父亲身后问他叫啥,父亲就说了一句话:“这不算啥,是共产党员都会这么做。”
“思政课是门育心课。讲好焦裕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感动,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奋斗的内动力,找准梦想的启航点。”老师周荣方的这番话,程诗涵一直铭记于心。
先调查后发言、善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苦干大干加巧干……程诗涵的思政课堂上,焦裕禄的形象既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又艰苦奋斗、科学求实。
每堂思政课,程诗涵最爱用这段话结束自己的讲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爱国除了有热情,还要像焦裕禄那样有本领。当青春蓬勃遇上青春中国,我们必将在强国路上绘出最靓丽的景色!”
“我想画一头牛。他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是开拓创新的拓荒牛,也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我画的是一双脚,一双永不停歇的脚。他在兰考的475天,是在奔波忙碌中度过的。”
……
这个“五一”假期,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遍遍重温焦裕禄的故事,以他们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的焦裕禄形象;用他们的方式,把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传给“未来”。
他们想对更多的孩子说:精神可追可及,理想之光不灭。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5-06/1414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4年商丘区域蓝...
2024-11-25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4-11-24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高...
2024-11-24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六监...
2024-11-24天柱县州第十五届人大...
2024-11-24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
2024-11-24百名代表履职风采录|...
2024-11-24自治区文化产业协会第...
2024-11-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