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两会微镜头丨姜涛代表:“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2-03-12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与姜涛对视,他目光柔和。完全看不出,那是一双与电弧光“交战”了35年的眼睛。

  他说,35年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超越自我,攻克国内焊接技术难关。

  

  

  

  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功夫:35年缝制“无缝天衣”

  2015年9月,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送上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的记录。承担发射任务的这套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焊接,正是由姜涛带领的团队完成的。

  全国人大代表姜涛,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他的主要工作,是从事航天产品焊接,为航天器“缝制外衣”。

  1987年入行,从业35年。姜涛克服了数以百计的焊接难题,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他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他焊接的产品,通过X光探伤100%无缺陷,真正实现“天衣无缝”。

  2018年,姜涛获得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这是我国对技术工人的最高奖,自1995年设立以来,累计只有290人获奖。获奖者被誉为“工人院士”。

  

  要领:眼要准、手要稳

  电焊的要领是什么?

  从代表通道下来,面对记者的提问,姜涛现场演示起来。

  他左手托起一张A4纸比作钢板,右手从一头拎起一支签字笔模拟焊枪。

  他从左到右画了一条直线,比作焊缝;并在直线上画出一条波浪线,示意运枪要领。

  “焊条与钢板之间要保持1-2毫米距离,不远不近;焊接速度要均匀、精准,不快不慢;左右摆动幅度和频率要一致,不宽不窄。只有这样,才能焊出整齐一致的鱼鳞纹。”姜涛娓娓道来。

  

  

  姜涛在钢板之间焊出整齐一致的鱼鳞纹。被访者供图

  

  实际上,实际操作,难度要比这大得多。入行之初,为了练习手握焊枪的稳定性,姜涛将自己的双手绑上沙袋,每天进行六七个小时的焊接训练。

  而具体工作中,不同的焊接方法、不同的焊接材料,对焊接的要求都不尽一致。姜涛说,电焊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真要做好,至少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功夫。

  焊缝不仅要好看,还要经过X光探伤,与原钢板基本一致,才能算得上合格的产品。

  新华网评价姜涛:一言一语不紧不慢,给人一种“严丝合缝”的感觉

  

  寄语下一代工匠:要热爱,精益求精

  2013年,“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建设。十年来,姜涛先后培养出300多名优秀焊接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特级技师、高级技师。

  “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贵州航天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姜涛(左)给徒弟讲授焊接技术要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摄

  

  姜涛说,他会倾尽全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徒弟,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敬业、专注、创新、传承。”对于弟子们,姜涛一直要求:首先要热爱。因为热爱,倾尽全力地去专注、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严苛地要求自己,跟自己较真,精益求精。

  

  

  姜涛(左二)和团队成员讨论工作方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摄

  

  这也就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的理解。

  “成功的背后是三四十年默默地修炼,这实际上是一种修行。”姜涛说,做焊接,被铁水烫伤、强光粉尘刺伤眼睛都是家常便饭,“关键是要坚持。”

  

  记者手记:

  每一个平凡人都可以非凡

  姜涛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他确实普通。他待人和蔼、目光温柔、话语谦虚,宛如邻家大叔。

  他也不普通。他身上有无数的光环: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军工榜样……他用一把焊枪,将个人的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牢牢焊接在了一起,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正如姜涛所说,每个人都很平凡,也都可以非凡。只要默默努力,把一件件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因为努力,所以非凡。

  致敬“大国工匠”!致敬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文/陈毓钊 图/杜朋城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dt/dbgz/dbfc/533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